返回

我,伞兵连长,开局逆天跳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伞兵突击!全连决死一纵!

白寒动作极快。

一路狂奔出树林。

他必须抓紧时间勘察。

找到合适的场地,给伊尔76留下充足油料,至少投放士兵完毕,还能备降机场。

索性运气不错。

洪水虽然造成的地貌变化非常严重,冲击的沙子淤泥在下游堆成了滩涂,又吞噬了许多植被。

然而,依然有大概3个多平方公里场地,孤岛一样,被洪流绕过去,落地足够了。

“300x1100。”

“场地还算平整。”

“唯一麻烦的就是麦茬。”

“但,管不了那么多了。”

“先做标示。”

正常来讲。

天气良好的伞训日,士兵跳伞,地面保障分队通常会在地面布置大号t形布或“十”字箭头。

因为从天空往下看,这两个字母最为清晰,利于士兵判断方位。

同时也方便引导人员,去计算士兵落点,不至于让伞兵大范围空中位移,没头苍蝇一样乱飞,跳出指定场地外。

但现在,常规的方式已经不能用了。

白寒将伞兵包里携带的特制的光学烟凝弹拿出来。

这玩意和信号弹不同,平时都是演习时,用来干扰敌方红外检测的,由四氯化锡或三氧化硫等物质构成,释放后,能够和空气水分子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浓厚的彩色烟幕,雨天、能见极低时,传达可视通讯的一种手段。

只不过以往,很少利用罢了。

“伊尔76,收到请讲。”

15军指挥部的中转解码台已经开始工作,方便白寒的短波电台直接联系运输机。

“滋啦,我是伊尔76。”

“坐标,北纬30度,49分、东经102度,57分。”

“地面风速5,烟幕信号偏北,风速角155~160。”

“引导高度,两米四零,方式,荧光引导。”

“逆风定跳偏角计算,标示T正角27~35,入场角选择......”

“收到!风速5,烟幕信号偏北。”

逆风定跳,引导方式,荧光引导。”

“标示T正角27~35入场。”

中校飞行员重复数据。

少校副驾驶抄写后,立刻打开驾驶舱门,将地面情况,反馈指导员李敢。

尉接过简单一看,通过手语,向士兵传递地面信息。

情况有点像大家坐国际航班飞机时,空姐会用肢体语言,讲一遍乘机安全和紧急逃生常识。

六连官兵,瞪着眼睛,心跳紧张,一瞬不瞬望着,高速记忆。

两分钟后。

“白寒尉收到请讲。”

“收到!”

“飞行速度500、480、450、400,进入坐标区域。”

“指示灯已开启。”

“跳伞时间,50秒,飞行器降速,400——380km。”

“请做好地面引导指挥准备。”

“明白!”

“祝浴血雄鹰六连大捷!”

“谢谢!”

地面,白寒挂断通讯,站在土包,雨点哗啦啦打在他身体。

屁股蛋子一阵阵麻木。

红色的血染军官裤腿。

然而,他就像一块刚毅的花岗岩,好像戳在大地几千年了似的,一动不动,守望天空。

等待他的兵。

......

滴滴滴——机舱,跳伞灯由黄变绿。

机舱门缓缓打开。

舱内,伞兵站成两排,脸色肃穆庄重,遗书,早在出发前就写好了,或者写好了十几份,毕竟空降兵写遗书是习惯。

第一次天,第一次演习,第一次实战,第一次比武,第一次跳新伞型,第一次跳不同飞机,第一次救灾,每次都要留遗书。

做好粉身碎骨准备。

轰隆隆,舱门完全打开的一瞬。

指导员李敢嘴唇苍白,猛地挥手:“跳!!!”

尉清楚,这一跳,必然会有烈士。

但只要落地一半人。

也值得!

李敢目送士兵跳伞。

努力记住所有官兵面孔。

死死记在脑袋里。

这也是,他的兵!

六连战士们动作很快,一个接着一个,顶着狂风、低温、缺氧、大雨,一跃,身入长空,短短时间,机舱只剩李敢和随军记者小组。

李敢尉抿起嘴,丝毫没有犹豫,蜷缩双腿一纵,追向连队。

林点点咬住嘴唇,眼泪流了下来,摄像机里。

百伞兵突击镜头画面窒息、冰冷。

如同冷兵器时期,步兵面对骑兵,无畏无惧,军阵向前!

明知前方万丈深渊,淡然无畏。

总指挥部,李君羡中将牙齿缝隙里蹦出来几个杀气腾腾的字:“空中突击!伞兵,杀!!!”

ps:求鲜花月票评价,感谢投月票的几个兄弟和打赏的两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