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对抗,奇特非凡,发人深省。
国福先师讲过一段趣事:某日,老能向云深授技。
时,云深一个崩拳向老能腹部长打去,老能不慌不忙上得半个鸡步,同时以劈拳破而击之。
只听得老能口中发出“噫”地一声,瞬间将云深打出去三丈开外。
云深感到脚底轻轻一滑就向后飞了出去,落地时身体未倒架姿不散,但不觉得怎么痛。
“怎么会是这样?”我急忙问。
师笑曰:形意打人如山撞。
“啊,这是碰撞,刚体碰撞”我恍然所悟。
善知识者人人皆知:碰撞是两个物体发生接触时,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
碰撞会使两个物体或其中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
而刚体,则是受力时不改变形状和体积的物体。
刚体碰撞又叫弹性碰撞,即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无损失的碰撞。
两个台球的碰撞近似于这种碰撞。
显然,老能授技破击云深,将云深打飞三丈开外,就是弹性碰撞,相似于两个台球的碰撞。
两个台球质量相等,一个运动,一个静止,运动着的撞击静止的,由于是弹性碰撞,总动能保持不变,碰撞结果是两球互换速度。
假设老能与云深的质量近似相等,老能以每秒五米的速度击打云深。
受击后的云深也会以同等速度向后运动(不考虑云深运动时对地的摩擦力)。
受击后,云深离地飞出,说明老能发力有一个向上的分力。
以上分析说明,形意打人绝非简单的拳打脚踢,而是以整个肢体的质量去打击对方。
形象一点说:“形意打人如山撞”。
老能与云深的对抗,除了弹性碰撞以外,还要产生一个近似的火箭效应。
依据力学原理,动能是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动量是力的时间累积效应。
简单地讲,给定一个力,力作用的速度快,动能就大;力作用的时间长,动量就大。
火箭点火升空后能加速飞行,是利用燃料燃烧后不断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推力。
老能破击云深,除了瞬时间的碰撞力以外,还会产生一个短时间的冲力,只不过是这个冲力与火箭的反冲推力方向相反而已。
然而,这个短时冲力是怎么产生的?这让我想起初习形意时的一段见闻。
记得是1966年夏天,我在先师家中练形意时问:“师,肩开如何?”
先师看而笑曰:“还差得远,只有一寸多。
说完先师示范,只见先师肩膀一抖,唿地一下肩部扣出三寸有余。
“啊,脱臼了!”我惊呼。
先师笑而言道:“打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形意弹绝之劲令人惊奇,这段经历我记忆犹新。
我们知道,时间是三维空间的另一维,是物(质)在扩延的刻划量度。
先师肩出三寸有余,就是这种扩延,其结果是劲力的作用时间增加了。
不言而喻,老能与云深的对抗,以至于云受击后被打出三丈开外,是相似于弹性碰撞和火箭效应的结果。
然而,人的刚体是怎样练成?老能爆发出的强大能量从何而来?
先师常曰:力发于根主在腰。腰为根节,胯为中节,腿为枝节;腰为根节,肩为中节,臂为枝节。
形意功练八字:顶扣园敏,抱垂月挺。
形意发劲意在八催(摧):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脚催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手摧敌。
催地摧敌,一对力偶,完美科学。
忆往昔,先师曾率弟子王志庆、曹宴海、时汉章、邓德达、温敬铭、杨法武等人访道五台山,一时兴奋,先师一趟崩拳打去。
打完之后,抬脚一看,鞋底没了;回头一望,石板裂了。
可以想像,既然先师发劲能催地裂石,那么摧敌穿心当不在话下。由此可见,形意功夫十分了得。
凡有志于形意者,在老师指导之下,经过长期认真的练习,刚体何愁不成?
功成之时,走架宛如一架工作中的机器,动作精准、固化、刚强。
一架机器运动需要动力。“力发于根主在腰”,腰是形意功夫的动力源泉。
腰部动力不仅能催动肢体,而且还要爆发出强大劲力来。
这种劲力或许叫做能量。“形意打人如山撞”,这座山似乎象火山,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形意功夫讲劲力,练的是气;热力学讲能量,说的也是气。
形意以动为阳,以静为阴,出手为阳,落手为阴,动静相兼,阴阳暗合。
形意拳练劈崩躜炮横,属象金木水火土,练则荡肺、逼肾、激肝、撼心、励脾,催行五气,通经活络,鼓动六腑,以资易骨易筋洗髓。
总而言之,形意之功,以阴阳五行为纲坚实五脏六腑,以经络系统为衢通行精之与气;精足气盈,劲力刚强。
综上所述,形意劲力,气之所为。然而其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依据热力学原理,人之气体具有内能,这种内能是人体所有气体分子无序运动的动能与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形意催行五气,以加快气体分子的无序运动,其结果是不断增加人体气体的内能。
形意发劲击敌,是气体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体现。
老能破击云深,正是这种能量的传递,做功的结果。
应当说明,形意主练功在气体动能,形意尚修功在气体势能。
以形态而言,势能主本,动能主象,本之与象,犹精之与气,精化则气,气聚则精。
以动静而言,势能主静,动能主动。以阴阳而言,势热能主阴,动能主阳。
不言而喻,形意练修,相因互果,相辅相成,功夫方可大成。
1959年,先师年近古稀遇苏联专家测试肺活量。
先师一口气吹去,肺活量竟高达9100毫升,时令苏联专家大跌眼镜。
唯此,先师释云:人若一具臭皮囊,囊中装的都是气。窥斑见豹,形意功夫非凡。
形意尚道,道出形意。
形意尚道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拳经所云:
1、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2、混沌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原此中求;
3、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4、人生太空,无争无竞,意境浑然,不着踪影。
形意拳横拳秘要
横拳似弹,一定要打出螺旋劲,打法应是似勾非勾、似摆非摆。
横拳手臂的正确动作是象锥子一样向前拧钻,这也象钻拳的打法。
从进攻的手上看,确实是见顺不见横,但从整个身形来看,又确实有横劲打在对方身上。
这就是起横不见横,走的是步法和腰劲,而手法走的是钻拳的劲,所以看不出手上走横。
获得整体的合力,收到一枝动、百枝摇的效果。
否则,只用手臂横向拨打人,练的永远是梢节劲。
肘要紧裹,后拳自前臂肘下发出。
横拳素有“起横不见横”之说,是说其外形看不出横的形状,实乃用劲在横也。
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用手臂横向拔打,只用臂力打人,这就违背了“不见横”的原则。
横拳练的是螺旋,练时特别注重那种拧麻花的劲。
横拳如弹,要把这弹劲儿发出去,靠的就是拧裹螺旋的先卷后纵。
好比钟表的发条,先要上足了劲,才能一弹而出。
螺旋保证一顾就顾散敌手架子,一出手就要带着这个。
手臂的滚动有微小的横移,因其微小,所以才起横不见横。
用横拳拨开敌人来拳,只需一滚螺旋。
要是花大力去横着开出去,开出了敌手臂,自己也中门大敞。
横拳似子弹旋转打入又横又竖,横竖合一、化打合一、攻防合一,还可以动步发。
其它四拳皆是打法,独此横拳乃为制法。
从钻拳和蛇形中去体会,慢慢地横拳就会打了。
进而对形意拳肩、臀、肘、膝的近身打法也能领会,再学习十二形不需指点便能知其精髓。
若有明显横向运动的轨迹,是不可能练出横劲的。
横劲是通过蛇形步法来体现的,容易将根节、中节的劲练到梢节上来,做到劲横形不横。
正确练法是是丹田力,以腰为轴,逼势催动肩臂旋转180度,劲达拳腕,以腕的翻转(劲旋形翻)而拧出的向前外方的力。
臂、身的运动是一鼓横劲,这种方向的力是由横劲打出的。
所以身体、臂腕并没有明显的横向运动轨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