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救下王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被惦记上的马

刘应回到京师,不出意料得到了隆重的欢迎接待以及慰劳。

满城百姓也争相围观,见到了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

都好奇斩杀檀石槐的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见到的是一位身材挺拔面容英俊气质偏偏的少年。

至于首级,没有。

刘应他们的说法是,混乱中被马踩碎了。

只献了剩下小半的单于大旗和穿过的虎皮大衣作为信物。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真的死了呢。

“……封刘应汉威侯,食邑五千户……”

并州刺史给他了。

也按照刘应的要求给了贾诩一个太守,代郡太守。

在东边给赵云一个县尉,离家乡也近一些,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其他人也是拜将授官,对他真的很好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贾诩以前是不过是看别人脸面行事的小助理,现在当了太守,两千石大官,一方大吏,算是一步登天了。

这个时候董卓也还是一个小小太守,更不要说其他人在哪里呢。

刘应才夸张,十多岁的刺史,一州大吏。

而且还封侯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封地。

东汉的侯,总体而言分为县、乡、亭三等,分别以县、乡、亭为食邑。

具体到县侯,又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等的县侯食数县,第二等的县侯食大县,第三等的县侯食小县,又有一种县侯,虽得封大县,但因功劳不够,所以不能尽食县中全部的民户,而是由朝廷划出部分民户与之,供其“衣食租税”,以为食邑

食户五千邑,就是说他分封的土地有五千户,他有向五千户人家征税的权利。

虽然比不河间。

但靠军功挣来的侯爵,和继承的侯爵,分量是天差地别的。

他的封地在高阳县,这是县侯,东汉很普遍了。

刘应一看这个地方就明白了,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了。

让他干一些年头就退休什么的,给他升一升爵位或者加食邑给他,到时候辞掉刺史的工作可以安心当侯爷了。

但是皇帝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没有几年命了,而刘应还年轻啊,还是个少年郎。

高阳这个地方,以前就是属于河间的!

现在把他还给刘应作为封地,也是表示皇帝的恩宠了。

河间国,中山国,安平国三个地方,大概是万户的规模。

可能发展的太好了,人口早就超了,增多了不少,大概是桓帝的时候又对诸侯下手,把这三个地方分出一些地盘出来,设立了博陵郡。

蠡吾县、高阳县,就是从河间分出来的。

现在就把高阳作为刘应的封地交给刘应,高阳人当了很多年的河间人了,世代居住在那里,现在又给他们机会继续拿回户籍了。

河间出身的刘应,顺理成章可以拿下的。

东汉的五千户侯爵已经很光荣很尊贵了。

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自从光武帝以来,邓禹当过万户侯,他才二十四岁。

但他是作为心腹和开国功臣的身份,更被封为了丞相,是打江山的人。

就说灵帝的时候,还有一个人,还是举例他段熲。

段熲封侯的时候,是新丰县侯。

万户侯!

人家也是实打实用军功厮杀打出来的。

段熲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裹伤。在边境十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段熲威名赫赫,封万户侯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还能加注。

增邑四千户,加从前的共一万四千户。

汉威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宣扬了汉家天威为名。

汉威这个名号听起来很威风,事实也确实威风!

这是击溃鲜卑斩杀了檀石槐的人。

名号侯讲究侯名的蕴意,如班固经营西域,扬国威於境外,是故得封定远侯;霍去病的冠军侯,是功冠全军的意思。

封地侯不讲究这些,封地侯讲究的是美县丰邑,因为这关系到被封侯之人的经济收入。

高阳县这个封地真的很不错了,说起来也算河间的地盘,桓帝以前时代侍奉河间王。

刘应都能想好了皇帝下一步的操作了。

等自己平定并州的话,安定之后,就把自己给撸了,让自己回去高阳养老。

顶多多给一点封地作为退休金,大方一点就直接给他博陵郡,让他当个博陵王。

只是剩下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叔侄俩说点家事。

皇帝还想操心一下他的婚事。

刘应内心吓得连忙拒绝。

除非你赏赐我几万匹马,不然我也不接受赐婚。

把皇帝又给气到了,怎么老惦记着我的马啊。

他从全国调集骏马来到京师可不容易。

这个侄子怎么总惦记着我的马。

在这个时代马匹重要性不多说。

当我没说。

刘应也赶紧溜了。

干嘛总惦记着我的婚事。

本来他是喜欢森林的。

他这次才有空先去见见贾诩家里人,把家书捎过去,同时传达一下好消息,当了太守了。

刘应想了起来,给孩子买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