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真不是老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心系百姓,先生高义!

李道为何放弃富饶之齐,入他这贫苦之秦,可谓是目前嬴渠梁心中最大的疑惑,一日不得其解,一日就心无法安。

按理而言,无论何人,都应该知晓,齐国和秦国目前的巨大差距,齐国,是如今的强国,更是最为富庶之国,吃喝玩乐或美色皆远超秦国。

就算那齐王,当真很不得人心,让李道厌恶之,李道也没有理由,非要来秦国啊。

齐国不行,还有三晋,还有南楚北燕,哪一个国度,不都比现如今的秦国,要来的舒服?

只要得知李道乃老子后人的身份,哪怕寸功未立,都足以让李道留在列国当中,被其君王奉为宾。

秦国经历了四代平庸君王,更因为这一次贿六国退强敌的策略,导致府库空空,国府都能拿来遛马了,嬴渠梁实在想不通,李道入秦之理。

旁边的嬴霜景监闻言,也是看了过来,一开始他们只是单纯以为,李道是看重了嬴渠梁,被求贤令所吸引。

但现在想想,好像李道没有太大的理由,需要入秦。

唯有卫鞅,老神在在,他认为,李道入秦的原因,和他一模一样,不外乎就是看重秦国目前的变法环境,加之秦公待才以诚,最适他们在秦国发展。

李道也被嬴渠梁眼神中那一片赤诚之色所感,无论是战国,还是两千余年后,永远不缺少嬴渠梁这般,为了家国百姓,甘愿献所有精力心血的天地人杰。

对于这位秦公,李道也升起了敬佩之情:“秦公相询,在下自然不能隐瞒。自春秋以来,九州破碎,狼烟不散,战火弥漫在中原每一寸土地,生灵涂炭。”

“每每两国对战,掀起战乱,便是血流成河触目惊心,列国连年征战,互相攻伐,其实最受罪的,还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

“每年各地,都有旱涝之灾,连年兴兵,导致就是农耕荒废,产粮近无,导致饥荒。”

“秦公,古人云,大饥,人相食。简简单单五个字,道尽了战乱对百姓的无奈,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什么都是虚的,易子而食,卖女求活,皆是血淋淋的现状。”

“这等人间惨状,并非百年一遇的罕事,而是年年皆有,岁岁屡见的炼狱。如今是大争之世,也就是混乱之世,老百姓们生活艰难,难有明天。”

“故李道决意,择秦国为首,强秦东出,扫清六合,镇压天下所有战乱,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李道言语淡淡,说出的话语,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心寒。

这并不是李道随意放的嘴炮,而是这离齐入秦、赶路途中四个月以来,李道见过不少次类似的残场景!

原本李道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对秦国倍有好感,才想要前往秦国。但见识一幕又一幕的生灵哀嚎之苦后,他内心之中,又多了一份沉重的使命感。

嬴渠梁听到李道的解释后,一时怔住,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瞳孔下意识扩大,怔怔看着远方江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而周围也是一片寂静,不管是嬴霜、景监,还是卫鞅或者可儿,亦或是嬴渠梁带来护卫的一众甲卫,皆陷入李道所言的场景当中。

前文说过,李道言谈之间,自带一股神奇的魅力,可以轻而易举的引人深入,细细思索品味他的话语。

这一回,在李道的说法之下,他们好像都跨越了函谷河山,瞥见了天下间,饱受战火折磨的老百姓们。

君王们互相征伐,不在乎底层的平民,君王代代相传,所思所想,还是征战,还是吞并他国。

从未想过,真正的去改变,老百姓们的生活。百姓疾苦的场景,划过他们的眼前,让他们都不禁为之心塞,好像心中凭空压了一块巨石,几乎喘不过气来。

卫鞅最先从那副血流漂橹的骇人景象中清醒过来,当先鞠躬一拜:“先生高义!!请受卫鞅一拜!!”

原来他一直误会了李道,李道所思所想,并不是看重了秦国当前良好的变法环境,而是看重了秦国的未来!看重了秦国能够终结乱世的未来!

他卫鞅没有李道这等眼光,能够看到如此遥远的未来,但这并不妨碍他尊崇李道。

所以才会在内心的震撼、自愧不如等情绪交织下,诚心一拜,赞叹李道的高义。

卫鞅此言,如同晨钟暮鼓,敲醒了所有发愣的人,嬴霜和景监心思空空,乱世的危害,让他们顿时无言,但也下意识的,鞠了一躬。

因为李道所言,仔细一想,太过骇人,没有人深入去思考过天下百姓,大都在思考自己本国的各种状况,现在骤然被李道点出,他们的心早已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

嬴渠梁更是隐隐涌现热泪,近乎九十度弯腰鞠躬作揖:“先生,高义!不图富贵,不贪权柄,只为终结乱世,还百姓太平盛世!”

“这份本心,渠梁远远不能及其万一!先生,高义!请先生,受渠梁一拜!”

“先生!高义!”所有甲卫长戈杵地,发出阵阵轰鸣,一齐朝李道拜下!

可儿杏仁美眸里流光溢彩,死死盯着李道的背影,一颗芳心几乎全部都要挂在先生身。

她没有听漏一句话,刚刚李道那句老百姓卖女求活,不正是她前半生的真实经历过的事情么?所以李道如此言论,更让可儿心生向往和温暖。

这就是她的先生,她唯一的依赖,是心系天下的大英雄,世间仅此唯一的先生!可儿未来,一定要帮先生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