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章不怎么待见郑泓,郑泓同样不喜欢跟李含章玩。
留在洋州城内,看女子角抵不香吗?
郑家养了个女子相扑队,每有比赛,必引轰动。以前甚至能袒胸场,后来被知州怒斥一通,现在最多只能露出双臂。
只露双臂也好看啊,打着打着就露胸了,而且半遮半掩更有情趣。
山路途,泥泞不堪,郑泓脚的鞋袜,早脱了扔给家仆。
这厮光着脚跑来,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先朝李含章、白崇彦作揖,接着又朝朱家父子抱拳行礼。
然后,一屁股坐下,抓起果脯就吃。
“这地方可真不好找,俺费了老大力气才寻来,”郑泓左右瞅瞅,发现没有多余酒杯,便端起茶盏仰脖子就喝,随即吩咐家仆,“茶冷了,且烧火热一热。”
白崇彦虽也鄙夷此人,但实在不能得罪,忙让仆僮添副筷子和酒杯。
斟酒满,郑泓一饮而尽,感觉有些冷场,嘿嘿笑道:“你们继续讲,当俺不在便是。”
李含章看到这胖子就烦,着实忍不住了,打开天窗说亮话:“郑二郎,你家妹子才十三岁,俺今年却已二十六。年龄相差悬殊,恐怕不太适合,还请转告令尊,婚姻之事切莫再谈。”
“俺省得,”郑泓依旧笑容满面,“俺这回来,却是陪可贞兄游山玩水的。”
李含章心想:老子游山玩水正快活,看到你啥心情都没了。
两边都不能怠慢,白崇彦只能出面打圆场,举杯说道:“乡下偏僻,委屈小官人了,不妨在寒舍多住几日。”
“那便叨扰了,”郑泓就等这句话,又看向朱家父子,“这二位是?”
白崇彦介绍说:“广南来的两位朋友,这位是朱……对了,朱先生,还未请教表字。”
没等老爸开口,朱铭猛地整出一句:“家父表字元璋,至于在下,草字成功。”
“噗……咳咳咳!”
正在喝酒的朱国祥,直接一口喷出来,被酒水呛得连声咳嗽。
朱铭微笑着给父亲抚背顺气:“爹,你久未饮酒,不可喝得太多。”
朱国祥偷偷瞪了儿子一眼,随即致歉道:“不胜酒力,让诸位见笑了。”
“无妨。”白崇彦继续做介绍。
双方互通姓名表字,抱拳行礼,喝酒吃肉。
这胖子几杯酒下肚,腰杆就坐不直了,非常随意的歪趴在石桌,仿佛这里是自家后院一般。
他端起白崇彦斟来的美酒,忽然说道:“干喝没甚意思,投壶如何?俺把家伙什都带来了。”
说话之间,郑家奴仆已然前,怀里抱着瓷瓶,瓷瓶里插着箭矢。
郑泓知道自己的短处,玩词令他肯定输,必然要丢尽洋相。投壶就简单得很,而且还不失风雅,司马光专门写了一本投壶新格呢。
这玩意儿,文人武人都喜欢,岳飞便是投壶爱好者,每次宴请客人必然投壶为戏。
果然,李含章虽然厌恶郑泓,却对投壶没有抵触,还取来襻膊准备露两手。
家仆取箭丈量距离,把瓷瓶放置在亭外。
郑泓笑道:“可贞兄先请。”
“那俺就不推辞了。”李含章接过一把箭矢。
一共十二支箭,李含章不中,第二发终于落入壶中,插到瓶底的豆子里没有弹出。
“可贞兄神射!”
白崇彦拍手赞叹,臭脚捧得非常及时。
接下来渐入佳境,第三发、第四发全中了。
家仆一直在旁边计分,由于第一支不中,第二支投进属于散箭只得一分。
“骁箭,得十筹!”
家仆突然大呼,却是李含章的第六箭,投进壶中又弹出来,随即重新落入壶中,这一发直接就得了十分。
十二支箭投完,李含章总计得到48分。
家仆前,把箭抱回。
李含章笑道:“隽才兄请。”
白崇彦说:“元璋兄先请。”
朱国祥报的年龄是三十多岁,而朱铭报的年龄是十五岁,如果按照年龄,都可以跟他们称兄道弟。
一听“元璋”这字,朱国祥就感觉别扭,只能事后再找儿子算账。
连续三发,朱国祥全部投歪,第四箭才找到感觉。并且穿越带来的五感灵敏,让他准确度大大提升,陆陆续续投中了六箭。
众人又让朱铭投壶,朱铭笑道:“还是郑二官人先来吧。”
郑泓也不啰嗦,襻膊也不戴,撸起袖子便开整。这货读书不行,投壶却拿手,竟然投中了十一箭,分数是李含章的两倍有余。
“好!”
便是看他不顺眼的李含章,此刻也拍手喝彩。
小胖子得意洋洋,朝着众人拱手微笑:“承让,承让!”
箭矢交到朱铭手里,他从来没玩过这游戏,第一箭纯粹是在找感觉。投进去了,但有点歪,且力道过重,撞了两下又飞出来。
第二箭调整力道和角度,嗖的便飞进去,此后箭箭入壶,惹来连声喝彩。
朱铭玩得兴起,问道:“投中壶耳算不算?”
“算!”郑泓说道。
按照司马光的规则,投中壶耳非但得分,而且还属于加分项。
最后一箭,朱铭没对着壶口投,而是刻意瞄准壶耳。
全神贯注,心无杂念,一种奇妙的感觉生出,箭矢朝着壶耳飞去。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准确落进左耳,稳稳当当插在地。
贯耳,十分。
“好准头!”郑泓觉得朱铭很有潜力,以后可以经常一起玩。
等白崇彦也投壶完毕,郑泓分数第一,朱铭分数第二,李含章分数第三,朱国祥分数第四。
白三郎君被众人笑闹着,接连罚酒好几杯。
几轮投壶之后,直喝得酒酣耳热,白崇彦站起身来,带大家去参观自家的制茶作坊。
作坊就在水潭附近,今早采摘的茶叶,已经在开始陆续蒸制。茶户们忙不过来,山下村民也来帮忙,坐在一起挑拣茶叶,把不同档次的茶芽分批装好,然后打来潭水清洗干净。
白家大郎白崇文,午在茶山监督,下午又来作坊指挥。
此人虽然性情古怪,但做事却极为认真,而且喜欢亲力亲为。
他热情接待三弟及其朋友,带着众人参观制茶流程,甚至不厌其烦,详细为大家讲解其中诀窍。
参观完制茶作坊,朱国祥提出要去看地,确定具体购买哪些土地和山林。
望着三弟越走越远,白崇文的表情瞬间阴沉。
他已经知道三弟买笔的事情,六十贯买一支笔,父亲竟然还答应了。家里的产业,都是他在负责,每一文钱都有他的心血,就这样被三弟胡乱砸出去。
还有三弟每年读书,也是花钱如流水。
进士能有那般好考的?
考不进士,举人屁用也没有,无非面子光彩些。
但这面子是三弟的,跟他白大郎没半点关系。
甚至,还要送出十亩山地、十亩山林白崇文还不知道,朱家父子已经拒绝赠送。
白崇文一肚子怨气,他觉得父亲老糊涂了,立马早死了才好!
……
水潭通过溪流连接汉江,挨着小溪的山地,白家是不愿意卖的。
白崇彦在一处山坡站定,指向东边说:“从此地往东,两位看哪块地,尽管拿去便是了。灌溉之时,任凭取用溪水,不收分文水钱。但不可到潭中打水,潭水要用来蒸茶,被粪桶污了实在可惜。”
朱国祥肉眼估测距离,白家能卖的土地,离小溪最近的也一里半。
而且没有引水渠,灌溉用水,得肩挑背扛。越往东边走,山路越陡峭,耕地也越零散,受到地形影响,小块耕地甚至只有几平方米,最平坦宽阔的也就几平方丈。
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朱国祥懒得再细看,随口说道:“就从这里算吧,东边山地和山林全买下,总共算足二十亩为止。”
白崇彦转身对家僮说:“把曾大喊来。”
曾大是住在潭边的茶户,紧赶慢赶从制茶作坊跑来,欠身站在旁边听候差遣。
白崇彦吩咐说:“俺要卖地,这些都是谁家佃耕的,一块地究竟有多大,你全部仔细道来。”
曾大如数家珍道:“这块是袁二家佃的,有一丈三约15平米。那块是刘家婶子佃的,只有八尺。那块是……”
“记下来。”白崇彦对家僮说。
家僮随身带着纸笔,当场飞快记录,凑足十亩方才停下。
白崇彦又派出奴仆,在卖出的地皮边界,各打几根木桩做记号。
一切搞定,白崇彦说:“元璋兄……”
“还是叫我朱兄吧。”朱国祥实在听不惯这称呼。
白崇彦也没有多想:“朱先生,刚才圈出的山坡,肯定超过了十亩,估计十五亩都有剩余。耕地之间,有许多不能种地的,长着杂树和荒草,按惯例佃户可以砍柴。”
“我们不会坏了规矩。”朱国祥做出保证。
曾大高兴道:“俺谢过朱相公。”
也就是说,超过十五亩的山地,名义归朱家所有。但其中五亩多的荒坡,朱家没有处置权,那是留给佃户砍柴的。
接下来还要购买山林,双方都懒得丈量,估摸着十亩面积做标记。
回到碧云亭,白崇彦亲自撰写合同,双方签字画押便算完成。
朱国祥拱手道:“三郎君,买地钱改日送到府,今天我先跟佃户说说事情。”
“请便,时候不早,俺也该下山了。”白崇彦说。
之前满山转悠,小屁孩白祺已经累了。
朱国祥让孩子坐在亭中,嘱咐道:“你在这里等着,不许乱跑,顶多一两刻钟就回来接你。”
“好!”白祺乖巧点头。
父子俩带着佃户曾大,重新前往刚买的地界。
朱国祥不断挑出相对平坦开阔的,总面积大约有07亩,嘱咐曾大道:“你去跟其他佃户说清楚,我挑出的这几块地,让他们暂时不要春耕。再过二十几天,你们到山下沈娘子家,我会带着玉米苗教你们怎么耕种。”
“那……那甚玉米苗,俺们没种过啊,也不晓得是啥粮食。”曾大面带难色。
朱国祥思虑一番,说道:“其他土地,规矩照旧,田租该多少是多少。我选的那几块地,种子我来出,不收你们分文。如果玉米歉收了,收成比不种粟米高粱,一粒租子也不要你们的。”
曾大依旧心里没底儿,但朱国祥是田主,都说到这个份,再不答应就自讨没趣。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朱相公安排便是。”
朱国祥再次告诫:“我选出的几块地,万万不可胡乱播种。谁要是敢自作主张,就算种子发芽了,我也全给他铲掉!”
“听朱相公的。”曾大乖乖应承,一肚子苦水难吐。
佃耕山地的茶户,今天都在忙着采茶制茶,朱国祥没法把所有人召集起来。
他将曾大给打发走,揣着买地合同下山。
行不多远,朱国祥突然停下:“说说吧,我怎么就叫朱元璋了?”
朱铭一脸恶趣味:“你知道朱元璋字什么吗?”
“我只知道他小名叫重八。”朱国祥说。
朱铭笑嘻嘻解释:“朱元璋,字国瑞。祥瑞,祥瑞,祥和瑞一个意思。这多巧啊,你叫朱国祥,跟朱国瑞没啥差别,字元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看你是想当皇帝想疯了,”朱国祥白了儿子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郑成功就该叫朱成功,你给自己取字成功是啥意思?”
朱铭顿时大呼冤枉,装腔作怪道:“爹啊,俺的朱院长,俺没啥学问,这名和字又必须相通。除了墓志铭之外,俺就记得铭有勒功的意思,仓促之下只能给自己取个表字叫成功。”
朱国祥听得一头黑线,都什么狗屁玩意儿?
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朱元璋,儿子还他娘的是朱成功。
朱铭拔了根野草叼在嘴里,回望那些刚买的山地,心情愉悦道:“今后咱也是地主了,先好好发展一两年,保准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对了,什么时候建屋安家?”
朱国祥说:“我问过沈娘子,村里会建房子的,会打家具的,也都是些普通农民。他们这段时间忙得很,想要雇人修房子,必须等到插秧结束。”
“那就慢慢等呗,记得给沈娘子食宿费就是。”朱铭并不着急。
父子俩悠然下山,行到半山腰时,天色已经变暗。
朱国祥忽地皱起眉头:“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没有啊。”朱铭说。
“肯定忘了什么?”朱国祥摇头思索。
朱铭猛拍大腿:“卧槽,祺哥儿还在山里!”
让两个男人看孩子,婆媳俩也是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