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8章 我闺女喜欢

闫家父女两个早起去军营晨跑,结束后再回家吃早饭。

吃过饭后,闫玉再回到军营,有时候待一整日,有时候半天就回。

短短时日,她已经从偶尔兼职,变成主业监督练兵。

不光看人练,自己也跟着训。

以闫玉为首的童子军,用实打实的成绩压服营中新兵。

论骑术,他们不但轻松上马,骑驴骑牛也都来得,赶车放狗更是不在话下。

有几个更是得了闫老二的亲传,给牲口修蹄子了解一下。

再说弓箭,那是小安村看家的本事。

几乎家家都立着箭靶,大人孩子没事就射着玩。

使刀他们也不是生手,之前跟老兵练过几下子。

这回新兵营统一操练长枪,这些孩子更是用心。

可巧了不是,暂时没有枪头,都是用光溜溜的棍子代替,他们闫小将军就是一根铁棍得飞起,孩子们学得很来劲。

凡事就怕用心,学枪进度一日千里。

闫小将军本人并不轻易出手,但架不住少年天性爱争先,童子军出身的孩子,几乎样样拔尖,出类拔萃,连他们的亲爹叔伯都得往后退。

同样显眼的,是魏家的四个小子。

不愧是武将世家。

基础扎实,各项都没有短板。

整个新兵营能和小安村孩子叫一叫板的,也就他们了。

李雪梅赶在午饭前来到军营。

将背的筐放在地上,从边上搬了块石头,拂灰坐下。

往筐里瞧一眼,很好,孩子还睡着。

谁能想到呢,刚来这边的时候,割个麦子都差点栽在田里,现在背着装孩子的筐,出家门后到地里转一圈,再拐到军营来,脸不红气不喘的。

她掏出帕子来,倒水,沾湿后擦了擦手。

又从筐子上取下吊着的布兜,慢慢打开。

李雪梅松了口气。

很好,绿豆糕没碎。

“娘!”

闫玉飞快跑来,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点点晶莹。

“渴了吧,喝点水。”李雪梅笑着给她递过竹筒。

闫玉咕噜噜一口气喝了半竹筒,视线扫过一个个清淡绿色的绿豆糕,双眼发亮的看着她娘。

“特意给你做的。”李雪梅说道。

闫玉咧开嘴笑:“娘真好!”

李雪梅笑眯眯的看着,绿豆糕败火,她专门让容嬷嬷做了给大宝吃。

“让魏家那几个小子也过来喝点水。”李雪梅很自然的说道。

闫玉嘟了嘟嘴,还是喊了人来。

“闫二娘子!”“闫二娘子!”魏三几个高兴的喊人。

这些日子他们虽住在军营里,却多得闫二夫人的关照,不但亲自过来他们住的地方,查看缺漏,还给他们量了身量,做了训练穿的衣裳,闫家只要吃肉,必要喊他们过去,小公子和王总管启程回府城那一日,也是闫二夫人让人来唤他们过去送一送,打个照面。

家里送他们来关州为的什么,他们一清二楚。

能在王府的小公子面前露个面说说话,边上还有英王府的王总管,乃至京里来此办差的李公公……

这份细心与贴心的关照,魏三等人很是感激。

闫二夫人不喜夫人这个称呼,他们便随着村里人喊她娘子,倒是觉得更亲近了。

每日闫二娘子必来军营看小二,总会带着食水,亦不会忘了他们几个。

李雪梅看着几个孩子手里还拿着武器,眼睛亮了亮。

“魏七,瞧你一头的汗,喝水,再吃块绿豆糕。”

她想顺手接过孩子手里的斩马刀。

魏七递到一半顿住,“闫二娘子,你别接,这刀沉的很。”

李雪梅便道:“那你们先放地上,坐下歇歇,我给你们湿帕子擦擦手。”

她说着话迅速打湿帕子,递过去。

而后在几个孩子将手里的武器放下后,很自然的过去整理归拢,将这些凶器又往边上挪了挪。

趁着孩子们喝水吃点心,还在为刚刚场上的训练争执。

李雪梅快速从袖子里抽出一根绳子。

对准目标——斩马刀,一一量过。

总长,刀长,柄长,厚度,锋弧转角……

李雪梅这几日没做别的,一门心思观察她闺女稀罕的刀。

她家大宝的心思很好猜。

想着什么时候能连上平台,找她那大叔帮着打把刀。

可平台开启要等到啥时候,就算要打,也最好是找村里的沙铁匠打。

刀有来处,更好些。

将绳子上的尺寸又在脑子里过上一遍,李雪梅满意的走了。

今日终于被她等到机会,也不枉她天天背孩子过来。

……

刚一进院子,容嬷嬷就迎了出来,将李雪梅背上的筐子接过去。

小芽儿已经醒了,正窝在筐子里玩,突然被抱出来,手蹬脚刨的。

容嬷嬷把她嘘嘘之后,抱回屋里,快速扒掉衣服,擦身,又换了身在家穿的,将孩子放回到炕上。

小芽儿舒服了,又回到熟悉的地方,利索的翻身,努力向前一挣,小手够到了毛茸茸的尾巴,笑得直流口水。

猫猫平静的侧躺着,尾巴不时动一动,逗弄着孩子。

李雪梅略歇了歇,翻找出她闺女画的图,揣上钱袋出了门,直奔沙铁匠家去。

她家大宝有多心心念念?

拉不下脸朝魏七借刀,又不愿欺负人家使心眼,就白日用心记,晚上回来画……

李雪梅这个做娘的哪还能看下眼去。

她闺女喜欢,家里又不是没银钱打不起,给大宝打!

……

闫老二这一日日忙的。

总算知道她闺女之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村里几个项目同时开工。

人工协调,各处用料,每个项目都是单独立账。

这个也来问他,那个也要他拿主意……

焦头烂额。

流放来的犯官和以身抵牛租的人用的是两套算法。

后者的数量没有因春耕过去而减少多少。

知晓小安村愿意继续租牛,且村里用工地方很多后,这些人家都愿意留个人在小安村里继续干活。

租回来的牛,除了捎脚的进项,还能帮着小安村运货赚几个铜板。

闫老二在发现账上的银钱,零零碎碎的支出日益增多,而进项甚少后,果断与村老们商议,立砖窑,烧砖建厂;在小安村办小集,逢一逢六,五日一集。

宅宅目前在调养身体,更新只能说尽量,献祭一本《高武纪元》,真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