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乱世饶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修建

大牛要找匠人建立粮仓,挖地窖,给予部曲家属一定俸钱,让部曲家属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带领部曲的家属用耕牛挖水渠,在田地周围种防护林。找人打井,打井可不是随便打的,要看地形地下水脉的位置,打一口井一般十五两到五十两,有时打了好几口都打不到水,现在天气炎热雨水少,这水井是重中之重,吴辰定下至少打七口井的目标,还得把路修一修,让驽马运送货物和打理田地能高效运转起来,买点鸡鸭饲养,形成一个田地良好的生态圈。

田地大多都是亩产三石左右,一石等于150斤,这时代一天才吃两顿,寻常农户种十亩便可全家一年饿不着。吴辰是官身不用缴税,可最近天气炎热,雨水稀少,现在不求能增产,只想多做点准备希望以后能保住产量,以后日子会越来越难过,黄巾党便是天气干旱,穷苦农民种不出粮食,饿极了才乱起来的。

二牛和其他部曲家属去山脚下几处雨水汇集处挖坑,挖很大的坑用来储蓄雨水,用于保证牛马鸡鸭兔等牲畜的饮水,看似可能作用微乎其微,可真正急需的时候人也得喝这些水。

阿姐现在管的田地接近五百亩了,需要请多两个人帮忙,自然从部曲的家属里挑选,不过要识字的却又犯难了,在这个绝大多数人大字不识的年代,读书人都出自豪门世家,寒门几乎是少的可怜。

吴辰手指敲了敲桌子,觉得建简陋一点的书院,也就十几间木屋,请一两个读书人来教书,现在虽然有纸了,但大多数人都是用竹简,应该费不了多少银子,可以让部曲的孩子读书,这样凝聚力会更大,为了孩子将来,部曲敢不忠诚?敢不用心,再说了读完书也是为自己所用,只收部曲孩子属于启蒙也不怕豪门世家的反对,自己当书院院长还能得好名声,当然比不最著名的颖川书院,颖川书院是当地大族荀家、陈家为方便家族子弟学习联手创办,程昱,荀彧,郭嘉都在这里求过学。不过总归益处多多,这个重大的事只能交给陈杵来办了。

赵强则是一方面请工匠把营地改造成石堡,养马场加固,一方面加强训练部曲,等下个月带盐出去走一趟,换牛马,武器粮食,最重要的是寻访铁匠,至于名声不燥的武将,谋士,估计不会看得起自己,不可能来投靠的,所以现在还是积攒实力为主。

这次卖钱掌柜赚了两百多亩田,七百多石粮食,四千两银子。办书院用六百两银子,买牛马牲畜,打井等等,一千多两,加建石堡两千两打不住,这银子手还没捂热便花出去了,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有一样的感叹,钱真不经花。

营地部曲训练的俸钱伙食,养牲畜的口粮,杂七杂八的费用每月花两百多两银子,而固定送去小摊贩酒楼的贩盐所得不过五百多两银子,这感觉像外强中干的穷光蛋,眼睛泛着血丝,看谁都像欠他银子。

任务都分配出去,吴辰也闲来无事到处逛逛美其名曰视察进展情况,对着营地建筑工匠指指点点,不时发表意见,显得自己很重视,而手下们对这位好心肠的少主马屁拍得叮当响,点头哈腰证明自己的忠诚,吴辰也适时说给大家加菜加肉鼓励士气云云,然后心满意足地换地闲逛,一整天下来有的被拍马屁,也有被嫌弃碍事赶走的,总而言之啥事没有倒是花出去不少银子。

吴辰趴在桌子细细盘算着规划,一想到要做多点事,比如营地加多几个箭塔,牲畜要腌制成腊肉储存地窖,要造自己的铁匠工坊等等都要银子一想头就直疼。

咚,,咚,咚,头疼这么严重了吗?看来自己得休养几天。

少东家在吗?几个憨厚的汉子在门口笑呵呵地看着吴辰,俺们是修建书院的工匠,想请少东家过来为书院题名。

哦,这个之前还真没考虑过,确实得过去看看,不过这才过了几天而已,现在书院修建得如何了?

其中一个黝黑的匠人:回少东家的话,大伙热情高涨正加紧修建,书院已经有几分成色,书院大门已经修建好就等少东家为书院题名点睛。

吴辰点了点头,那几位一起走,去看看书院修建得如何,题书院大名。

几人连道不敢,热情地在前面引路。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