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蛮清入侵我藏不住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封地发展起,皮岛风波。

接下来的四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周成安在经过朱云的提醒之后,一股脑的扑进了制作新型武器的行动当中。

另一边,封地中的六艘运船也没闲着,每日都运了五十万斤去皮岛贩卖。

让朱云每日的稳定收入高达八千两白银。

在收获了一笔笔不菲的积分之后。

朱云也是大手一挥,用一万积分购买了一位蓝色品质的铁匠。

虽然只是蓝色品质,但经过朱云的观察,系统中提供的蓝色品质铁匠就已经算是这个时代中数一数二的老铁匠了,技术没的说。

同时制作枪械需要不少的精铁不说,士兵的近身武器,盔甲,都需要精铁制作,光是一位铁匠显然不够。

所以朱云也是让他在帮忙炼铁的时候在多带几人学习。

毕竟才刚起步,朱云的口袋也是囊中羞涩呐,这时候能省则省。

同时又用五千积分购买勘探师,找到了附近存在的铁矿,以及一些其他有用矿物。

这几天的签到朱云也是没有落下。

四千人中,朱云划分出了两千人当做军队的后备役,然后又划分了两千人加原本封地中的三千人。

一共五千人,浩浩荡荡的派他们去挖矿去了。

而更让朱云惊喜的是,在这四千人中,竟然还获得了一位懂得经济学的管理型人才。

虽然只是蓝色品质,但根据系统所说,潜力无限。

若是培养得当,有可能晋升为金色品质的人才。

朱云这里荒野遍地的,山的那边是蛮夷,山的这头是军队,他的那经济学的才能很难在这里得到发挥,所以朱云为了以后的发展,准备先将他给送出去,让他自己去大展拳脚。

“王爷,不知您找草民何事?”

“本王听说,你略懂点那经济?”

“王爷说笑了,草民那点东西,不足挂齿!”

朱云笑了笑,要说在明朝末期,战乱频发的时代,经济学的才能确实很难发展。

除非是你能背靠世家,借世家之力,发展起来。

“你可有名字?”

“草民没有名字!”

朱云一愣,心中顿时有了些奇怪。

【签到奖励中的臣民皆是周遭流民,没有名字】

也就说,最少得白色品质的人才才会拥有名字吗?

【并不一定,若是宿主从签到奖励中收获的臣民,即使为红色品质,那也依然没有名字】

朱云一听,这才明了。

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本王便给你个名字!以后你就叫黄一了!”

黄一神情一愣,而后一脸激动的跪在了地。

“感谢王爷赐名!”

“黄一定不负王爷起名的期望!”

黄一那满是激动的神情倒是让朱云不好意思了起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名字就是朱云自己随意起的。

而且并不是朱云不想起个好名字,奈何他真的是个起名废材啊!

既然不知该起什么名字好,那还不如大道至简呢。

朱云轻咳了一声:“无妨,起来吧!”

“黄一,本王此番叫你前来,是有要事想与你商量一番的!”

“王爷请说!”

“本王想将你送出辽东,让你自己去外面大展拳脚,在本王的封地之中,你的才能反而得不到发展。”

“所以,本王想问问,你可想过去哪发展吗?”

朱云看着黄一,露出了笑容。

黄一陷入了沉思,望着朱云正殿中的地图久久不语。

许久之后,黄一走到了地图之前,将手指向了南方。

“不瞒王爷,草民其实很想去江南之地看看!”

“江南之地吗?哈哈哈,那也算是个好去处呢!”

朱云大笑了一声。

即使是在明朝末期,江南都算是富饶之地。

经济极为发达的同时,也是世家势力盘根交错的地方。

没想到黄一的选择是那里。

朱云虽然有些惊讶,不过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好,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本王便给你两千两白银,用作周转。”

黄一一听,神情激动,连忙跪了下来:“感谢王爷厚爱!”

“黄一定不负王爷期望!!!”

“你且先下去吧!之后去找徐公公,他会给你你所要的一切!”

“是!”

看着黄一离开,朱云又打开了系统。

点开了民生。

藩王:辽王。

地点:辽东。

封地面积:两万亩。

封地臣民:两万五千余人。

封地粮食每月收获:两百三十万斤。

每月封地白银收入:八千两白银。

封地白银余额:一万两白银。

封地军队:士兵三千;后备役两千;骑兵五百。

封地人才:

金色品质人才:一人

火炮大师:周成安。

蓝色品质人才:两人

资深铁匠:崔力

经济学家:黄一(潜力:金)

白色品质人才:三十二人。

封地的白银收入已经从原来的0变为了八千两白银。

也就说,只要朱云将每月剩余的五十万斤粮食拿去贩卖便能稳定的获得八千两左右的白银。

至于这几日的暴涨式收入,民生倒是没有列出来。

想来这个应该只会显示每月的稳定收入。

只是让朱云惊讶的是。

自己明明就没有召集过白色品质的人才,但如今却有了三十二人。

“系统这是怎么回事?”

【签到奖励的臣民在经过学习之后,将有可能成为白色品质的人才。品质越高的人才教导会增加臣民成为人才的可能性。】

经过系统的讲解,朱云这才明白。

原来如此吗?

看来周成安和崔力这段时间还真没闲着呢。

……

皮岛。

尚可喜这几日在皮岛的商街经常能够看见来着扶桑或是高丽的人,运着大船,载满了粮食前来皮岛贩卖。

一开始他并没有感到疑惑。

毕竟皮岛一年来登岛的高丽、扶桑人数不胜数。

而且确实也有不少高丽人和扶桑人将粮食运到此地来卖。

虽然皮岛身处后金腹地,但正好可以在扶桑和高丽中间起到停靠的左右,所以海运还是比较繁荣的。

有时候明朝购买扶桑或是高丽人的粮食都得从此地中转,然后在前往登州登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尚可喜还是察觉到了蹊跷。

接连几日,这几人的大船都是装的满满的。

要知道,此时的辽东地区,包括高丽,皆是被天灾祸害。

尚可喜已经不止一次从登陆皮岛的高丽人口中知晓这一切了。

能保留点粮食,甚至拿出来卖,都已经算是厉害的了。

但那几人不同,竟能在几日之内,拿出了数百万斤的粮食用于贩卖。

这何尝不让尚可喜感到惊讶呢,所以在今日,尚可喜来到自己爷爷毛文龙门前,请求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