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既然已商议好,那就退了吧。”
“高儿,你要好好准备,将此事做好。”
退朝,众多大臣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离开朝堂,他们知道,或许他们在朝堂,能做的时间不多了。
连中车府令赵高都被搞下来,都被架空,他们这些人,自然没有任何保全的本事。
瞧着大多数大臣离开。
公子高目光一转,看向了其余几人。
这些人,可都大秦之内,重要大臣。
三公九卿!
公子高这一举动,可是让他们个个人心惶惶,虽然大多数大臣离开,可他们却是选择留下。
想要问问公子高的建议。
正好,公子高也有事情要与他们商量。
“诸位大人,一起到我府详谈吧。”
公子高说着,转身先行离开。
三公九卿,外加几个大秦名将。
接连朝着公子高的府邸过去。
虽然这些人,除了章邯之外,其余人并未和公子高走近过,可公子高从始至终也没有打算将他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下。
因为,自己主动去拉拢,太多余掉价。
实在是不符合自己这身份。
哪有主子去找奴仆的?
公子高要他们自己心甘情愿跟随。
府邸内。
下人早早准备好地方。
一个个大人接连入座,几个将军也是坐在一排,看着走进来的公子高。
“殿下!”
公子高一出现,一群大臣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瞧这架势,公子高微微抬手,示意他们坐下,那气度非凡,霸气凌人!
尽管他只有十六岁,但这眼界格局,能力等方方面面,却已经是超人所想。
公子高缓缓坐下,看着眼前的大臣,当即说道:“诸位,叫你们来,并非是搞什么党羽,也不是什么拉帮结派。”
“朝父皇的话,你们也听到了,开恩设学,乃是国之根本,关系到我大秦的未来,诸位有什么想法?说说吧。”
公子高率先开口,这些人当中,或多或少都想过这个问题,公子高直接开门见山,把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说明白。
果然,这一说,的确是有很大好处。
李斯作为三公之一,当即站起身,看着公子高。
“殿下,您在朝堂提出这开恩设学,实乃高明之举,亦是这治国治民的大计!臣佩服。”
“此办法极好,也能从一定程度改变,且还能达到长期效果,的确是当前最为合适的。”
“可是,这设学简单,恩科考试,却不是很好办。”
李斯先是一番赞赏,对公子高的想法,大为惊叹。
但同时又提出了问题。
作为师从儒家,法家之人,李斯的能力,并不低。
瞧他这么说,公子高也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恩科考试,必然是设立全国,可如今,我大秦疆土不小,原七国旧址,我认为可在他们旧都之中分别开展恩科考试。”
“从考试中取前五,再赴咸阳,来进行最后一次。”
“层层筛选,从能力,背景,身份,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李斯说完,公子高也是十分满意。
这个恩科,并不能如愿向后世的一样,毕竟,这有六国余孽在,需要堤防这些反秦之人的计划,因此,制度当然是不能和后世一样。
其目的,是为了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
“不错,这也是恩典之一,在他们旧国国都开办,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份归属感。”
“李大人,恩科一方,本公子让你做主审,此事你来负责,记住本公子说过的话,不可大意。”
“其,廷尉,奉常,典客三部协助,务必将此事落实,且不容出现差错。”
“另外,王翦老将军,还望你部下能出兵,协助他们,震慑之余也是彰显我大秦军威,让那些反秦之人心死。”
公子高快速安排,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几人听着,连连点头,对公子高的安排,十分配合。
公子高的能力,的确是出众的,比起扶苏,更是强大!
不仅拥有强大的实力,还没有那种分封想法,公子高的想法十分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就是巩固大秦的绝对地位!
也正是这一点,才会让嬴政喜爱,才让他们这些大臣佩服!
“另外,设学堂任务繁重,几乎有人之地,均可开设大小不一的学堂。”
“学堂分四种,其一,为孩童所设立,教他们基础的识字读书,我大秦既然已经统一,在父皇的多个条例下,如咸阳国都的大城虽然已经做到了,但是很多地方却没有。”
“设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第二种,为少年学堂,这类学堂又分两列,文堂和武堂,文堂在原先寄出,教导他们更多学识,其目的,是了解大秦立国根本,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秦人。”
“武堂,则是教导他们一些基本的能力,不用让他们成为什么高手的,有些基础就行。”
“第三种,为进阶学堂,在一个基础,通过考试方式,筛选出能人,送入进阶学堂,也就是从这一步开始,无论是文场还是武地,都可以从这里挑选合适人手。”
“当然,以优秀为主,选入其中。”
“至于最后一个,也就是恩科考试。”
“无论是否步入学堂,或者未入学,都有资格参与恩科。”
“视为平等对待。”
公子高接连说着,将一系列事务完完全全详细的呈现出来。
他要构造的,是一个臣民合一,君民一体的大秦!
一个,真正强大的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