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长安令,开局抓了李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01:李二这个lsp 求鲜花求收藏求

武德九年九月九,重阳。

太极宫,立政殿。

刚成为皇后月余的长孙无垢,便在这里休息。

忽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响起,尚宫女官白鸾慌张的走了进来。

“皇后娘娘,陛下被长安令给抓了。”

“!!”

什么?

长孙皇后猛地睁开了凤目,国色天香的脸蛋满是震惊之色。

陛下被抓了?

不是说去微服考察,那个新任命的‘长安令’本事的么,怎么还被反过来给抓了的?

这在闹什么?

“出什么事了,详细道来。”

“据说是被卷入了一起案子中,归长安令审理。”

“胡闹!传侯君集前往救驾!”

“是,娘娘。”

“等下!”

“娘娘还有什么吩咐?”白鸾匆匆站定。

长孙皇后面色连续变幻了几下,这才挥了下玉手:“不必了!让人去打探消息,我要知道详细的经过。”

“啊?是,娘娘!”

白鸾愣了一下,不太明白娘娘为啥不管陛下了,但对长孙皇后那双满含威严的凤目后,便低身离开了。

待贴身女官离开后,长孙笑了:“这下有趣了,那长安令还不认识二哥呢。”

刚才是关心则乱了。

午时,陛下出去的时候,是跟襄城以及杜大人一起离开的。陛下出行,怎么可能会没有随行护卫?

肯定是想借此看一看,那个新任命的长安令,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有就让他继续坐着。

没有,估计就得挪一挪了!

尽管是对科举舞弊案的一份补偿,但无能力者最好还是靠边站。

长寿坊,长安县衙。

确实如长孙无垢所想那般,李二还真是想借此机会,试一试这长安令有没有真本事。

没有的话,当天就一纸圣旨,让他滚蛋。

一进入长安县衙,李二当场就懵了。

长安县衙他来过啊,曾几何时,他还担任过长安县令,但……怎么感觉哪里不对了?

是了,这块石碑!

院中竖着一块巨大的庑殿顶石碑,正面书刻「公生明」,背面书刻「廉生威」各三字。

杜如晦看到后,眼睛一亮,点头夸赞了起来:“好字,好意!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好!好!好啊!”

旁边负责押送的县尉愣了一下,暗道,这老头有两把刷子啊。不过他要是知道,这字是明府用手指硬生生刻出的话,估计就笑不出来了?

李二:“这是新的石碑吧?”

“是!”

“这六字是长安令的?”

石碑,除了公正威严外,还带有一丝肃杀之气,好生奇怪!

“我说你哪儿那么多话,进去吧!”

县尉瞅了一眼,却也没有动手。在这长安城里面,你吐口口水,都有可能淹死一个达官贵人。

招子不亮,活不久的。

“你!”李二很窝火。

虽然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但平白无故被当成‘嫌犯’,别提有多想杀人了。

县尉才懒得管他生不生气呢,扭头朝跟进来的百姓们喊道:“围观的不得超过石碑,违者,罚钱五十!”

居然可以在外面亲历审案过程?

如此透明么?

杜如晦心中微动,不是说,这是长安令第一次升堂么,看来对方很有自信啊。不愧是能写出,「公生明廉生威」的人。

他也是陪着李二来考察长安令的,不过在看到这六个字后,心中的顾虑便消失了。或许这个长安令的能力不行,但他的品行是可以肯定的。

见字如见人!

李二的心中也是认可了几分,剩下的就是看能力了。

‘嫌犯’被带进了大堂。

院中一个身穿月白色长衣,打扮看去像是个侠女的美貌女子,忍不住多看了那六个字几眼,心中升起一丝涟漪。

抬眼朝大殿内看去,此时明府还未出现。

一进大殿,李二、杜如晦又傻眼了。

大堂正方的匾额不知啥时候换了。

以前是「明镜高悬」的匾额,以此提醒县令审案时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公正廉明。【1】

而现在,居然成了「方正」俩字!

这特么是在说他自己么?

长安令名讳‘方正’。

李二气的胡子都歪了。

杜如晦也是忍俊不禁,轻咳几下,小声道:“方正,既是人,也是座右铭。方方正正,不偏不歪,正直不阿!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合人,合情,也合意。”

李二这才渐渐的消了火气,但还是想骂娘,这长安令真特么臭美。

另外,那张桌椅怎么那么奇怪?【2】

旁边,一个带有异域风情的美女也是忍不住o起了小嘴,被这「方正」二字震的有些懵。

一声高喝。

“明府到!”

身穿浅绯色官服的正主粉末登场了。

令堂下一众人愕然的是,明府升堂,居然还带着贴身女侍?

这……

规矩呢?

不过这女侍还真是漂亮。

面容天真清秀,充满仙气,尤其是那鹅颈,这也太长了吧!

“你就站在我身后,只准看,不许说话。”

“是,明府!”

“说了不准说话。”

“是!”

“……”

方正无语,懒得去管小善了,整了整官服端坐在公案前。

坐下的那一瞬间。

【官威10】起效。

当身穿官服坐在公案前,县令的威严晋升。

一瞬间,强大的官威,朝着四下蔓延了开来。

堂下普通老百姓顿时紧张颤抖了起来。

李二有些惊,他自然不惧,他有龙威自然不怕这点官威啦。只是有些惊讶,这人居然是天生当倌的料?

还是说,……因为那张奇怪的桌椅?

【读心·群】开启。

\/这方正有模有样的,看来,朕暂时不需要罢了他的倌了。\/

刚开启读心,就给方正吓了一跳。

我去!

「朕?」

李二来了?

在哪儿?!

瞄了一圈,最终锁定了堂下一气质不凡,双眼藏神的30岁男子。

这妮玛。

“谁抓的人?”

“回明府,是下官。”

堂下,先前的县尉站了出来,恭敬的回道。

“一会儿案子审完,演武场跟我练一把!”

妮玛,总有刁民想害老子。

“啊?是……”

王朝顿时哭了,脸皮哆嗦了一下,退了回去。

这个表情被李二敏锐的捕捉到了。

\/难不成,这个方正还是个练家子?\/

\/只是可惜旁边那个女侍了。\/

\/也不知道他们什么关系?\/

\/若不是女眷的话,能不能要过来?\/

\/应该不是女眷吧。\/

\/哪有女眷出现在堂的?\/

噗——!

方正要喷了。

妮玛,李二这个lsp。

连哥的贴身侍女都不放过。

【ps:新书启航,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收藏,佬司机开新书,新书求一切数据票支持哇,o(∩_∩)o】

【第一次写历史,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

【1】查了好多,也没查到唐朝县衙悬挂的匾额究竟是啥,就酱紫吧。 ̄ω ̄=

【2】据文籍记载,尽管唐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却没有椅子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胡登’。

而唐代的画中没有见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唐末应该是已经有了,五代十国《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出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直到到唐代‘床’指的都是坐具,像我们的小学课文《木兰诗》,以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那般,‘床’指的都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那个床。

唐朝因为是跪坐,君臣席地而坐,所以县衙也并不像一些电视剧中演的那般。

有公案,却也是跪坐的。

那时县令坐的应该是席子、软垫这种,再不就是胡凳了。

总不能说‘那张桌床(桌席)怎么那么奇怪’吧?

所以用了桌椅,大家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