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有些兴奋,他明白赵易的意思。
若是还没有纸,而是用竹简。
那赵易所说的孩童启蒙即便是编纂完成,恐怕也难以普及于大众之间。
简牍的成本,以及运输的困难远远不如白纸。
这也就是为何郡县中,所有的学室里的学生都是家中小有资产。
但换做白纸制成的书籍,就简单了许多。
白纸的成本低廉,编纂成书,也能便于携带。
只要控制价格,那些百姓当然愿意自己的孩子读书。
赵易看着兴奋的张苍,微笑道:“张御史,意下如何?”
张苍对于律法,儒学等各家学问都是有很深刻的研究,若是有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帮助自己,那问题的难度将会被大大降低。
张苍努力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过眉梢的喜色却是抑制不住。
“此乃吾等之本分,推卸不得!”
这等教化之功,若是做得漂亮,足以让他受万民敬仰,载入青史。
张苍有些感激的看了赵易一眼,这机会可是赵易给他的,不然找谁不行?
他深深的向赵易行了一礼。
“多谢中尉丞!”
赵易嘴角含笑,“张御史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乃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张苍没有说话,他知道自己虽然有才学,但是这事情放在别人身一样可以。
赵易脸色认真起来,“孩童所学启蒙的书籍,定然不可太难,要通俗易懂,让孩童们都能朗朗口,当然,还要最重要的一点.........”
他看向张苍,一字一顿道:“便是忠君爱国!”
赵易本来想直接将《三字经》拿出来,但是想到《三字经》貌似里面透露了秦以后的历史,极不合适,不过前面的一些片段倒是可以拿出来。
后面就需要张苍去补充,里面夹杂一些忠于大秦,忠于始皇帝的私货,也就顺其自然。
这一代的六国百姓对大秦的怨恨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
尤其是那些六国贵族。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蒙学的影响,给这些孩童施以‘忠君报国’的思想,那影响的便是整个大秦的新一代。
当然,忠君忠的是大秦皇帝,报国报的是大秦帝国。
等到六国遗老全都去世,六国的概念便消失,只剩下大秦!
那便是彻底的大一统!
赵易很清楚对影响思想的重要性。
六国百姓若是将自己当做是大秦人,那还会有异心么?!
张苍一愣,随即郑重其事道:“中尉丞放心,此乃必然之事!!”
他沉溺于读书,但终究不是个书呆子。
赵易的谋划,他已经看出来了。
张苍心里深深的震撼,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便能有如此远谋,这难道便是天纵奇才么?!
赵易微微一笑,让叔姬将磨好的墨水拿过来。
他提起笔,沉吟片刻,蘸了蘸墨,在白纸落笔。
有系统的加持,他的书法也已经到了登堂入室的地步。
少顷。
赵易将手中的笔放下。
白纸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张御史请看.........”
张苍接过,看了几眼,顿时愣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他出自荀子门下,荀子主张性恶论,当然,这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这些朗朗口的句子,让他心里震动起来。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张苍眼睛越来越亮,他熟读先贤的典籍,他的老师便是赫赫有名的荀子!
他如今又在藏书丰富的御史府就职。
读过的典籍不知凡几,但是三字经这样的体裁,还是让他第一次见到!
不仅意蕴深远,而且朗朗口,如他这样博闻强识的,只是念了一遍,便深深的记在了脑海中。
可以预见,即便是三岁孩童,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
张苍看向赵易,眸中充满了震撼之色。
“此三字经乃是中尉丞所创?”
赵易矜持的点点头。
“尚未完成,便起个头,剩下的交由张御史.........”
张苍明白过来,赵易这是给自己示范了一个新的体裁。
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手都有颤抖起来。
如今学室里教学的都是以秦律为基础,慢慢识字。
秦律生涩拗口,即便是心智渐渐成熟的少年学起来都是十分的困难。
但是这三字经却是不一样,连几岁的垂髫小儿都能熟读背诵,这样的蒙学读物传出去,定然会轰动大秦!
名留青史,流芳百世,就在眼前!
饶是以张苍的心志,此时也是激动不已。
他恭敬的行了一礼,“请中尉丞放心,张苍必不负中尉丞所托!”
赵易笑了笑,有张苍补全《三字经》,这件事基本就完成了一半了!
他将张苍扶起,“此乃教化万民之大功,亦是吾等身为秦吏之重责,劳烦张御史了.........”
一炷香后。
张苍神色激动的走出门外。
他万万没想到今日来拜访,居然有意外之喜!
曾经的梦想,简直是触手可及!
屋内。
赵易看了叔姬一眼,这美少女直勾勾的看着他,水灵灵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崇拜之色。
“主人,莫非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赵易:“..........”
好家伙,这是成迷妹了?
.....................................................................
求鲜花,求评价票,谢谢各位!每一朵鲜花,每一张评价票,都是对作者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