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武三国:开局禅让皇位给曹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父亲仗钺征伐,吾恨年幼

赵云踏着风雪而归,浑身浴血。

刺客的尸体,一具都不少,整整齐齐。

在得知董承只是重伤昏迷后,他如释重负。

就连杀戮,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车骑将军董承,实力微弱,陛下传下旨意,在没有突破五品逍遥境之前,永久雪藏!”

“对外宣称,董承已死!”

贾诩挥了挥袖袍,将皇命传达下去。

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每走一步,都无比地凶险。

“陛下圣明!”

众人齐呼。

次日,车骑将军董承遇刺身死的消息,倾动许昌。

太尉杨彪、尚书令荀彧联袂觐见,慷慨激昂。

“天子脚下,竟有暴徒行刺,先是陛下,福大命大,后有国舅董承,不幸身亡。”

“此乃汉室生死存亡之秋也!”

杨彪罕见地说了这么多话,甚至有向汉室表忠心的意思。

为何?

车骑将军、当朝国舅董承都能被刺杀,哪怕太尉之职,也不能让他高枕无忧!

“请陛下明察此事,莫要受奸人挑拨。”荀彧沉声道。

他不愿意相信,这是曹操所为。

但除了曹操,还有谁有这样的动机?

荀彧面色阴沉,思绪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车骑将军为国捐躯,朕悲恸不已,朝政便交给二位处理,务必稳定朝局。”

刘协喟然长叹,为天下苍生而叹。

一旁的贾诩嘴角一抽,几乎破防。

说的好像陛下您处理过朝政一样……

确定刘协无事后,荀彧和杨彪告辞离开。

离开前,杨彪望着荀彧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哪怕荀彧极力压制,许昌城内还是有谣言传出。

刺杀车骑将军董承者,乃魏公曹操!

各种谣言纷飞,城卫军出动,逮捕散播谣言者。

曹仁杀鸡儆猴,将这些人的尸首,悬于城门之。

恐怖的场景,令过往客商惊惧万分!

曹操收到行动成功的汇报后,心情舒畅。

董承这个碍眼的家伙,终于滚下地狱了。

接下来,只要处理好善后之事即可。

“陛下有何反应?”曹操目光灼灼,语态威严。

“陛下和往常一样,居于深宫,不闻宫外之事。”荀攸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这令曹操产生了疑虑,到底还要不要向许昌派遣人质?

曹丕、曹植两个儿子,都深得曹操之心。

一时间,他竟有些纠结。

郭嘉似乎看出了曹操的顾虑,沉吟道:“魏公,杀机一般都会潜藏在地下,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爆发。”

曹操心神一震!

若是等到他和袁绍的决战爆发,许昌陡然发难……局势危矣!

“据臣所知,袁绍一直往许昌发文书,笼络朝廷公卿,此事不得不防!”郭嘉又补了一刀。

曹操退无可退,唯有勇敢面对。

“奉孝所言在理,就让子桓、子建拜史阿为师吧。”

命令传至大梁,卞夫人泣不成声。

“母亲,您为何哭泣?孩儿只是去学习剑法,学成将归。”

七岁的曹植,已显英俊沉稳之色,他的懂事、乖巧,更令卞夫人伤心欲绝。

“弟弟年幼,学什么剑法!不如陪伴在母亲身边,我一人独往许昌,若父亲怪罪下来,子桓一力承担!”

少年曹丕意气风发,说话已具曹操几分神采,威严中带有男子汉的担当。

卞夫人觉得有理,却不能将所有重担,压在大儿子身。

“子桓,你可知此去许昌,是为了什么?”

“孩儿当然知道,稳定朝堂而已,没什么危险。父亲奉国威灵,仗钺征伐!吾恨年幼不能助之!”

曹丕识见通达,仪态轩昂,令卞夫人心神一震。

他亲自书信一封,送往官渡,请求曹操留下幼弟曹植。

纵使曹操心志坚定,也被曹丕情真意切的书信打动了,遂同意了曹丕的请求。

“国家无有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子桓到了许昌,莫辱为父之威名!”

建安五年(200)正月,春风十里,万籁俱苏。

曹丕一骑独马,踏着青青之地,迎着如虹朝霞,越过颖水,奔赴许昌。

鲜衣怒马少年郎,身负天生贵胄之气。

突然,他腰间宝剑发出剧烈颤音,炽热剑气环绕,浩然、飘渺的意志犹如波涛狂涌。

曹丕陡然拔剑,“铮”地一声指着滔滔颖水,清越的声音喝道:

“何方妖孽,在此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