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大同!
九边守将崔齐乃是杨一清总兵的副将。
此次奉命镇守九边,九座边镇在他的精心布置之下,相互拱卫,固若金汤。
虽然每座城池此时唯有一万守军,但知晓灭北大军北伐的九座城民,好些都自发组织起来。
这几日严阵以待,无论手里拿的是擀面杖还是长锄头,皆是神经紧绷。
他们每一个人,要将九边重镇给牢牢的守住。
不辜负在阵前杀敌的众将所托。
连续三日。
副将崔齐整日都待在城楼之。
就连吃睡也未下过城楼。
指挥台成了他的居所。
除了昏睡,几乎每一时每一刻都在盯着地平线。
第四日的清晨,崔齐依旧如此。
从将军椅醒来的第一件事,便仍是站在城楼,眺望远处。
踏踏踏!
踏踏踏!
忽然间。
如潮水般轰隆的马蹄声从远方席卷而来。
让稍稍有些困意的守城士兵瞬间惊醒。
城池之下,无数不愿归家入睡,而是选择手握锄头剪刀席地而睡的人们也齐齐惊醒。
所有人都明白这些马蹄声代表着什么。
几乎没有人呼喊,大同府这座险关的城楼,不消片刻,便挤满了士卒。
而城内百姓一个个站在城楼之下,人山人海,翘首以盼。
所有人眼神炽热无比。
漫天黄沙飞舞,遮天蔽日。
崔齐极目远眺,赫然看清楚了鲜黄的大明皇旗。
在那之后,则是旌旗猎猎的灭北军旗。
“请开城门!请开城门!”
先行抵达的灭北斥候已经数骑快马到了大同府城池。
“我军大胜,鞑靼灭国!”
“我军大胜,鞑靼灭国!”
“大明胜了!大明大捷!”
轰!
城头将士爆发出惊天吼声,群情激动。
崔齐重重的拍响城砖,哈哈大笑,朝着四周将士道:
“走!随本将开城门,欢迎灭北大军凯旋归来!迎我大明英烈归家!”
听到这声动静,满城士兵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连续几日,九边重镇的士兵皆是神经紧绷,高度紧张。
每时每刻,都在提防随时可能袭来的敌军。
终于胜了!
……
城门之外,崔齐一干守城副将成一字分列,神情肃穆。
因为按照大明惯例。
最先归来的,便是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英烈。
当先的四千匹战马,踏着沉重的步伐,朝着大同款款行来。
而他们一侧,则紧紧牵着另一匹战马。
一匹马骑着的是活着的士卒,另一匹马驮着的,则是死去的战士。
鞑靼全民皆兵,此前三十万大军袭扰大同,被全歼。
而鞑靼王城内士兵四十万,能够随时变换成骑兵的百姓十五万人。
此次灭北大军一百五十六万大军前往绞杀,以极其微小的代价灭其国。
但仍让大明边军失去了四千名袍泽的性命。
马革裹尸!
顷刻间,英烈抵达城楼,崔齐一声令下。
数千火铳齐齐喷发,向英烈致敬!
砰砰砰!
一声声炮响!
军士含泪,双眼恣红。
城内百姓皆是哀恸不已,纷纷流泪。
两千白衣白甲的剑宗子弟,拱卫十二位灭北将军和大元帅朱无视抵达大同城门。
杨一清面容肃静,紧随朱无视身后。
一行人踏着轰隆的马蹄声来到崔齐近前。
双方寒暄过后。
朱无视回身扫视一圈身后的大军,喝道:“大明将士,送英灵归家!”
在他的一声吼叫声中。
周围将士声震九霄,纷纷怒吼:“大明将士,送英灵归家!”
在一声声高昂的怒吼之中,四千铁骑缓缓驶过城门,朝内缓缓行去。
那一刻,庄严肃穆,城内城外,安静无声。
唯有英烈的马蹄声叩着青石街道。
……
大同府邸。
灭北大元帅朱无视高坐将军椅。
十二位灭北将军分坐其下左右。
杨一清亦在其列。
堂下站着军机营的将士,给朱无视汇报。
“启禀元帅,此次北伐共歼敌六十五万人,收获战马五十余万匹!”
“军情辎重两万吨,战车战甲无数!”
“九边官军滞留二十万人严守鞑靼腹地,防止瓦剌趁机南下!”
“灭北大军亦留下五十万陈兵鞑靼边境,以期后期军事部署!”
“另,我军将士伤残五千六百一十七人,牺牲四千七百五十三人!”
听完,朱无视沉默良久。
大堂内亦是寂寞无声。
良久。
朱无视抬头,“传邸报入京,详细陈述此次战报!”
“派出一队将士前往京城路途迎接陛下命工部遣来的长城匠人!”
“悉数将长城匠人安排在鞑靼边境,就地修建烽燧!”
“四千七百五十三名将士,派遣仪仗队伍送英烈归家,妥善安置,给予相应补偿!”
朱无视一道道命令下达,颇显大将风范。
一边参赞快速御笔寄书。
有军士背着火漆进来,密折写完之后便立即封存,滴火漆,烙灭北元帅印,火速千里加急送往京城。
……
紫禁城。
凌晨的一场雷雨将整座皇城洗刷的干净透亮。
前来朝的官员神清气爽。
金銮殿!
百官静立之时,天也才方方亮起。
朱佑樘入殿,百官行礼。
此时的他,神采奕奕,似乎感觉到有些好事要发生。
众臣正待奏本部事宜,忽听得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报!报!”
“灭北军大捷!灭北军大捷!”
“我军长驱直入鞑靼腹地,纵深两千里,一举拿下鞑靼王庭!”
“鞑靼王首级便在殿外,鞑靼王庭诸臣悉数被诛!”
轰!
满堂大臣皆惊!
无数群臣甚喜。
朱佑樘亦是从龙椅站起。
太监张敏火速将人请进殿内,接过从边关风尘仆仆的捷报。
朱佑樘双眸微动,看着密折之陈列的诸多喜事,龙颜大悦、
“好!好!好!”
“朱无视真乃朕之左膀右臂!”
“灭北大军好样的!这一仗,打的极其漂亮!”
朱佑樘语意激昂,也不禁有一丝激动。
“给诸位爱卿念一念!”
“喏!”
张敏结果密折,立即正了正身姿,将这场旷世绝惊的灭国战役一字一句的讲述出来。
奏疏之,通篇细节。
听得满殿文臣武将,振奋耸立。
一言言,一句句,皆是让人愤慨的豪情壮志。
张敏的话语低沉,肃穆。
整座大殿气氛庄严,所有人都似乎去往了那片大草原。
随着大明儿郎的长刀,驰骋在无边疆场之奋勇杀敌。
这一刻。
满殿大臣虎目落泪,老泪纵横。
就连此时的皇帝陛下。
眼角也微微湿润。
这一仗,终于打赢了!
鞑靼,再也不可能欺负我大明了。
我大明,从此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