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和高俅互相使了个眼色。
赵楷杀六贼,已经是和他们结下了深仇大恨。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对抗到底。
蔡攸站了出来。
“陛下,燕王如此折辱金使,有失我天朝礼仪。
况且,若金人来犯,何以抵挡?”
高俅也道:
“陛下,燕王未经传召,擅自入京,更兼打骂金使,招致祸端,若不加以惩治,国法何存?”
一时间,投降派大臣纷纷跟着指责赵楷。
说什么,一旦战端开启,必定生灵涂炭。
直接把赵楷说成了大宋开国以来最大的灾星。
李纲等人实在听不下去了。
“陛下,金人屡次寻衅滋事,根本不将我大宋放在眼里。
我们以礼相待,处处忍让,只会换来金国更加肆无忌惮!
一味卑躬屈膝,只会让金国更加轻视我大宋,只会更加助长金国的狼子野心。
故,臣以为,燕王殿下非但无过,反而于国有大功!”
赵佶现在苦恼的不是赵楷的功过问题,而是该怎么应对金国即将到来的报复。
对蔡攸和高俅等人对宝贝儿子的诽谤,全当放屁了。
“燕王,若金兵来犯,我朝该如何应对?”
赵楷将自己的布置和盘托出。
“父皇无需多虑!
金兵南下,无非东西两路。
东路自平州先破我燕山诸州才能继续深入。
儿臣前不久刚刚消灭金国三万大军,金国本就人少,短期内无法在东路对我大宋形成威胁。
儿臣昨日已命一万大军前出平州,金人若敢有所动作,定让他再次领教领教我火枪大炮的滋味儿!”
至于西路,只能走朔州、代州、太原一线。
儿臣的另一路大军已经星夜兼程赶往增援。
事出紧急,没来及向父皇请旨,请父皇责罚!”
赵佶一点儿也没有要责怪的意思。
他起身仰天大笑。
“皇儿不愧是我赵家芝兰玉树,未雨绸缪,料敌于先,颇有一代名将风采!
传旨,加封燕王赵楷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枢密院事,全权负责对金作战事宜!”
赵楷却没有谢恩,而是把眼光投向了蔡攸、高俅等人。
“父皇,若要儿臣做这兵马大元帅,还请父皇答应儿臣一个要求!”
赵佶微微一愣,这小子可真会挑时候。
“说说看,只要朕能办到的,无有不准!”
“儿臣代天下百姓请父皇诛杀蔡攸、高俅等六贼余党!”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刹那间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赵楷的话给惊到了。
包括主战派大臣李纲等人。
要知道,这朝堂之,能称之为六贼余党的可是占了一半多啊!
短暂的寂静过后,蔡攸高俅等人哭天抢地爬了出来。
“皇明察,臣冤枉啊!”
“燕王殿下这是存心打击报复,臣等只是就事论事,并非有意针对燕王殿下,臣等何错之有啊?”
“请陛下三思……”
二人的狗腿子们也慌忙求情。
他们都是一根绳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有保下蔡攸和高俅,他们才能留一条小命。
李纲等人有些不忍,实在是有点太多了。
若真杀了,他着实有些不忍。
赵佶为难了。
他本就是优柔寡断的性子,这些人一哭一闹,顿时心软了。
“皇儿,天有好生之德,不如将他们贬官外放,永不入朝,如何?”
让赵楷意外的是,李纲等人竟然也同意赵佶的观点。
赵楷一时气结。
这大宋的士大夫们果真是善良的过分。
一百多年了,对待政敌从来都不赶尽杀绝。
这些家伙若是不杀,他们仗着自己多年的影响,肯定会东山再起。
赵楷可不想给自己日后找麻烦。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可是,看看所有人都在为他们求情,赵楷也不好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逼迫便宜老爹。
忽然,赵楷眼中闪过一丝狡诈。
“既然,诸位大臣都为他们求情,那就请父皇将他们贬出京城吧!”
赵佶终于放下心来了。
“你们几个,还不多谢燕王不杀之恩?”
蔡攸、高俅等人心如死灰。
感谢?我感谢你姥姥。
贬出京城,就意味着远离了权力中心,想要翻身恐怕难了。
第二日。
皇帝一道诏书,将六贼余党一百多人贬出京师。
汴京百姓得知消息,万人空巷来到皇宫门口山呼万岁。
他们在心底埋怨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皇帝,终于做了一回英明神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