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了一眼下面的老爷子。
王云天这才明白是谁了,这不正是一次去海碗居碰见的那位老先生。
没想到这时候还来光顾了。
也算是他捧。
不过现在他可照顾不了这位。
舞台,等包袱点的笑声过去之后,王云天立刻安抚起自己生气的于迁大爷来,“别生气,别生气!”
“废话,有你这么的吗?好家伙,还替着自己师父占便宜?”
王云天笑着点了点桌子,说明一下,“这不就是逗嘛?我是想给大家举例子。”
“也没你这样的,一个例子我辈分都下来了,要是多几个,我都成孙子了。”
于迁在桌子后面,捧哏经验绝对是厉害的,一说就有笑声。
“消消气,我就是让大伙儿明白,这就是逗。
而这个逗后面呢,是这个唱。
唱,有可能大家伙不了解。
有时候说我们相声演员,唱个歌,唱个戏,那不叫唱。
那叫学,学唱。
真正的唱,指的是我们相声本门的唱。”
“什么呀?”于迁也算是翻篇了,捧着问一声。
“太平歌词!这个东西,现在一般来说年轻的演员很少会了,基本就是一个快失传的东西。
幸好我还在,我还能唱一点。”
“那这样。”于迁话语口往下递,“今儿你给我们唱一段太平歌词怎么样?”
“好!”
“呱唧呱唧!”
“唱一个。”
下面有知道王云天嗓音条件好的,喜欢听,自然愿意他来。
不然一开始也不用起那个动静了。
王云天在舞台无可奈何,玉子板一拿,“谢谢大家伙儿的掌声鼓励,冲着您各位,我卖卖力气。
我在这唱一段太平歌词《鹬蚌相争》!
正月里阴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儿晒在了沙滩~~”
……
一时间,王云天在舞台唱了这么一个还算短的一段太平歌词。
这个节目说的就是相声的几门功课,下下,都得展示出来。
让更多人了解相声,正好也是接着今天录制拍摄。
但是该完也得完,三十多分钟,两个人便给了底鞠躬下台。
他们下台,观众怎么能干。
刚才那一个东西,把他们逗得没法没法的,尤其是没大没小对着于迁骂的时候,真的好多人都笑喷。
立刻又鼓起掌声来,想让他们返场。
返场也有自己的规矩。
演员走进侧幕条后,观众的掌声仍不息,就是返的信号。
有把握的演员下不了台,返一返二再返三。
根据传统行规,返场不过三。
但是身为徒弟的王云天,可是知道自己师父火了之后,有一场返了二十五次。
这个概念足够证明当时的德芸火了。
只是刚走到侧幕的时候,王云天脚步一停,算是愣住了。
不是因为掌声,而是张闻顺先生。
不知道多久张老爷子竟然也来了这,刚才他来在侧幕等的时候,还没看见他。
张闻顺站在最前面,挥了挥手示意孩子继续去,“去吧!就这样说,非常不错。”
后面的郭得刚也是看在眼里,默默点头。
“谢谢您!”
王云天感谢了一下老爷子的夸,转身就跟着自己大爷重新去了。
剧场的观众见到演员出来说相声了,掌声顿时大起,这满足了他们。
虽然都是一些传统的段子,可备不住表演得好。
所以下场的时候,观众的开心几乎没有消散过。
这样的话,交给下一对演员是很难办的。
不过这也正是倒二演员的义务,为的就是托住气氛,好给攒底。
之后去的老先生,自然不用说,完全能拿捏的住。
……
“爷们,歇会儿吧。”
下到后台来,于迁搀扶着张闻顺先生坐好,嘴里念叨了一声。
“嗯!”
王云天点点头,准备小歇了一会儿,刚坐下,小辫儿就赶紧递了一杯水。
望着他,王云天也没什么说的,接过来喝了几口。
望着爷们,于迁一直都是笑呵呵的,“今儿如果是跟你师父搭的话,气氛还可能更好。”
“是,得刚在德芸的受众是要好一些,师徒的关系也更好砸。”张闻顺对于这一点也是承认。
这其中的道理,王云天也能懂,如果真是对着自己师父来一句你奶奶个孙子,那现在得比今天还要炸。
光是一想到这个场面,王云天都能笑了。
骂自己师父,在台下就算是重生几千次都不敢,但是台真要给他活,他也是不会带一点犹豫。
至于合适不合适,可别忘了,相声也就是市井文化,哪能离开这些俗的骂话。
听着两位长辈的话,王云天插了一句,“我觉得台无大小的活,可以经常来来。
观众看样子很喜欢,应该是他们的一个胃口。”
“呵!”一句话,于迁就乐了,“你这是骂我没够啊。”
张闻顺在旁边听了,也忍不住笑,堆积的皱纹舒展开来。
别看现在王云天功底扎实,张闻顺脑海里依旧有那么一幕,就是这孩子早年登台试场的时候。
下面真的就只有七个观众,这七个观众孩子台一说还走了几个。
孩子当时就慌了。
张闻顺也是安慰了一声:就这样说!
这话和刚才侧幕说的话一样。
可现在和过去情况不一样了,孩子也长这么大。
看着眼前孩子,张闻顺脸全部都是慈祥的笑意,他现在越发期待这孩子以后二十多岁,三十多岁。
当然三十岁他也不往那奔了,估计自己活不到,至少想看看他二十多岁的样子。
这应该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