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逼流放交州,赤壁孙权求我救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贩卖书籍】天纵之计!

有了劳动力,交州的发展,无人能挡!

由于改良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存在,海量的书籍被印刷出来,为交州创下巨额收入。

世家子弟,为了多读书,不辞辛苦走访州郡,拜访名士。

是为“游学”。

如果家里有足够的书籍,又有族中长辈指导,他们哪里还会这么辛苦?

书籍的储存,是一个世家传承的基础。

大汉的财富,又都掌控在这些人手中。

所以赚取他们的钱财,不要太简单。

孙豪命商人南门言,带着十万册书出发,一路倾销。

各州的竹简市场,直接崩塌!

每过一地,都会有大量的世家子弟,争相抢购。

刘表傻眼了,孙权也很难受。

他们根本不在乎商人的死活。

但对于一个有眼光的诸侯来说。

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民智”。

大量的书籍流落到民间,一定会引发动荡!

这所谓的动荡,是不见血的。

世家子弟,为何高人一等?

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

一个普通百姓,会数一到十就行。

没必要那么聪明!

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有人讨论国家大事,诸侯总会惊为天人,拜为“隐士”大佬。

因为各州消息闭塞。

普通人一辈子有可能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更别提去其他郡了。

而他们又没有可靠的渠道,获得消息。

偶然间听到书生、行脚商人谈论,他们也会如获珍宝,奔走相告。

这就是著名的“愚民”之策。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精确地说出了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形势。

那么就足以判断,此人出身不凡。

因为就连消息,都只会在世家子弟之间流传。

就算曹操打赢了战争,写“曹军大胜”几个字,摆在普通百姓面前,他们都看不懂!

交州对各州的文化输出,会极大地冲击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地位!

因此,哪怕市场“供过于求”,世家也会咬牙买下来,内部消化。

只是他们低估了孙豪的决心。

十万册卖完了?

那就再来十万!

原本一金一册的定价,直接腰斩至三分之一。

世家终于支撑不住了!

大量的书籍,涌入民间。

这还是他们眼中的蛮夷吗?

世家甚至怀疑孙豪是魔鬼!

儒家也开始声讨。

因为可恶的孙豪,竟然把宝贵的儒家学术,和金钱挂钩。

这是对他们的侮辱!

于是,便有激进的世家子弟,焚烧纸质书籍,进行抗议!

孙豪只想道一声,好家伙!

反正他已经卖出去,赚了钱,管其他人用来干什么。

擦py都行!

在这所有抗议者当中,很多人都是匿名发声。

因为孙豪的势力不弱,岳父还是曹操!

万一曹操脑抽筋,帮助孙豪呢?

他们不敢冒险。

只能偷偷摸摸地谩骂。

骂得最凶的,当属辽东王公孙度!

“孙策的儿子?怪不得呢,一家人都是匹夫!”

“百姓变聪明了,大汉也就乱了。”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

思维越来越狭隘,秦汉却也另类昌盛起来。

读书习字,那是苦力活。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要是百姓都去读书了,谁来种田啊?

辽东在大汉的最北端,交州在大汉的最南端。

所以公孙度直言不讳,根本不给孙豪留面子。

曹操因此写了一封信,调侃孙豪。

似乎很乐意看到孙豪吃瘪。

在信件的末尾,他劝说孙豪,不要继续胡闹了。

书籍的贩卖,到此为止。

从古至今,书籍都是稀缺资源!

难道当权者不知道多多誊抄,贩卖挣钱吗?

他们当然知道。

却没人这么做!

知识只配掌控在少数人手中。

再加竹简不容易保存、战乱遗失等原因。

不少古籍都彻底绝迹了。

孙豪要是这么做了,就和普通诸侯没什么两样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就应该让大汉蓬勃发展,超过先贤。

公孙度这傻老头,竟然敢隔空嘲讽。

真以为孙豪拿他没办法吗?

“来人,命大军整备,随我杀到辽东去!”

所有人都认为孙豪疯了!

“主公,您当真要攻打辽东?这可是要穿过荆州、豫州、兖州、冀州、幽州……”蒋琬沙雕了。

“你当我傻吗?”孙豪摇了摇头。

正当蒋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周不疑跃跃欲试,补充道:“君侯这是要走海路?”

“不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军从海路,奇袭辽东,料想公孙度,怎么也不会想到吧?”孙豪语气坚定。

“这太儿戏了!”蒋琬逾越道。

“我孙豪,就给天下表演一波,万万里之外,取敌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