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称雄吴国公 求收藏,鲜

文臣武将进行了封赏。朱元璋任命徐达为总督军马行军大元帅,常遇春为前军元帅,李文忠为后军元帅,汤和为左军元帅,邓友德为右军元帅,胡大海为提点总管使,李善长为参议官,冯国胜为亲军指挥使……

“至于我自己么,快马将捷报给小明王送去,他给我封什么官,我就做什么官吧。”

金鹏自嘲地说道。“元帅,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一个豪绅前说道。

“请讲。”金鹏回答。

“我看元帅已成大业,拥兵十余万,今又占应天府,完全可以与其他各路义军相衡,不再臣服在小明王之下,而是与他们平起平坐称王。”

“是啊,我们恳请朱元帅称王?”几个豪绅,还有金鹏麾下的一些文臣武将都齐声说道。

金鹏看看冯国胜,又看看李善长,三个人会心一笑。称王一直都是金鹏非常渴望的事情。

可是,在与冯国胜、李善长商议之后,金鹏也感到自己现在不能称王。

在此时,已经称王的就已经有几家了。论实力而言,金鹏是完全可以称王的。

可是一旦称了王,就要遭到更多人的攻击。

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处于外有元兵、内有义军攻击的困境之中,实不利于发展实力,争取人心。

金鹏虽然年轻,但是他十分清楚:在这种腥风血雨的年代里,实力比任何荣誉都重要得多。

这么想清楚了,年轻的统帅决心舍虚名而求实力。

正是因为这样,金鹏与李善长、冯国胜才这样会心一笑。

为了说服众人,金鹏示意李善长给诸位文臣武将解释一下。

李善长会意地点点头,说道:“由于元朝的统治基础不牢固,一遇天灾人祸,

最下层便猛烈相左,整个制度便会崩溃瓦解。而如今已经发展起来的各路起义军,并不明白这些道理,

在自己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御国的时候,便忙着称霸封王,结果相互争战,必然走下坡路。

而我们正可趁此良机,从近而远,从小而大,迅速地对周边元军进行扫荡,在占领周边城镇的同时发展实力,

从而更加快速地扩大势力范围,争取民心,待到力量足以御国之时,帝王之位,不封自来也。”

金鹏是个聪明的人,他发觉自己现在正处在韩林儿、张士诚、徐寿辉这三股力量之间。

这三股力量中随便哪一股都可以与元军力量匹敌。他们现在都称了王,各自都在与元军激战,无力他顾。

如果自己能够利用好这一有利形势,打着韩林儿的旗号,消灭周围一些与大部队分元军。

一年之内便可以拿下应天周围的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阳等地。

等到北方的仗打得差不多时,自己的力量也就强大起来,就可以与所有力量抗衡,就可能避免为他人所灭的命运。

因此,他需要的不是虚荣的名号,而是真正的实力。金鹏这么想着,微微地笑了笑。

常遇春一直在看着金鹏,他不知道金鹏为什么会笑。

在听了李善长的一番话后,常遇春觉得虽然很有道理,但是还是认为金鹏这样太委屈了,于是他站出来说道:

“可是,元帅还是得有个封号才好,不能太委屈了元帅。”

冯国胜听了表示赞同,这里在古时被称为吴国,不如就建议朱元璋称吴国公。

想到这里,冯国胜说:“常将军的话很有道理,依元帅现在的实力、声誉,封王早已足矣,只是不愿太露锋芒,为众矢之的。

既然如此,元帅不妨暂称吴国公,大家看看可好?”冯国胜转过头去,征询地望着李善长。

“吴国公,我认为好得很,只是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李善长将目光停留在金鹏身。众人的目光,也都转向了朱元璋。

“既然如此,那就叫吴国公吧。”金鹏便笑着说道。

金鹏的行动,从这时起就显示出一种为将来远大前途着想的战略眼光。

他不是图一时的钱财,也不在于仅仅改善一下原先的贫困生活,而是要建立一个政权。

占领地盘,收罗人才,寻求继续扩大势力范围,以此来准备和群雄进行争衡。

金鹏此时已经占据了长江沿线的芜湖、太平、和州、溧水、句容、溧阳等地。

他要拱卫应天府,那就必须尽快拿下下游的镇江路。

此时的金鹏担心的是兵无纪律,他认为,在江南的复杂形势下,谁能安定民心、安定社会,谁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3月12日,金鹏召集全军将士训话。在讲了严明军纪的道理和历次军令之后。

金鹏历数一些将领杀戮抢劫的罪过,随即把脸一沉,说,全部拉出去砍了。将领们一个个面无人色,一齐跪地磕头。

这时,李善长出面求情。金鹏便说道:“看在诸将和李都事的面,罪过权且记下。

你们知道,我自起兵以来,从未枉杀过一人。你们往后行军打仗,也断不可滥杀滥抢,糟践百姓。

马徐达等人要带兵攻打镇江,你们一定要很好地体悟我的用意,严格戒戢士卒。

城下之日,不得烧,不得掠,不得随意杀人,有违犯的,处以军令。

倘使你们约束不严,我绝不宽恕!”

将士们都不敢作声,连大将徐达都是战战兢兢的,连忙说:“一定听从命令。”

3月16日,徐达、汤和、廖永安等率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严整的威武雄师在第二天就拿下了镇江。

3月19日,设置了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以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

又设秦淮翼元帅府,以俞通海为元帅。

金鹏以应天府为根据地,拥有集庆路、太平路、镇江路、广德路等江南地面,十几万军队,成为了江南很有实力的割据政权。

此时,在金鹏的游有徐寿辉,下游有张士诚,今天浙江的宁波、临海沿海一带有方国珍,江南其他地区仍为元朝所占据。

江北则有韩林儿、刘福通的大部队牵制着元朝主力,做了南方起义军的屏障,使他们得以肆意地蚕食元属领地,并彼此之间展开厮杀。

从此,在长江以南,形成了以方国珍、徐寿辉、张士诚、朱元璋各霸一方的割据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