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开局十万背嵬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智珠在握,谋圣张良!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

一战斩杀十万北地秦军,威震天下。

被列国,引为将军。

风头一时无两。

唯独,刘邦不屑一顾。

因为他知道。

只要章邯还在,秦军主力便在。

大秦,便不可能被灭亡。

这也是为什么。

他占据南阳之后,却迟迟不敢进兵关中的根本原因。

八百里秦川,又有崤函之固。

易守难攻。

没有一举横推的力量,大概率无法攻破。

“诸位都在,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不久前,赵高曾派人与我会晤。

提出。

若秦降,则要封其为蜀君。

世袭罔替,诸位觉得意下如何?”

仅仅是一个蜀君,便能换来整个关中。

沛公军,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大秦。

进而称王。

先入关中者,为王之。

这可是昔日楚怀王熊心,当着所有人的面。

亲自定下的攻秦方略。

试问,谁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曾经,刘邦不过是在沛县街头厮混的地痞流氓头子。

过着有一天没一天,提心吊胆的日子。

如今,王位唾手可得。

试问,他如何能够拒绝这种诱惑。

至于一统天下,登临九五之尊的巅峰之位。

至今,他还是不敢想的。

“沛公,不可!”

智囊郦食其,当即惊呼道:

“世人皆知。

大秦分崩离析,皆因二世皇帝胡亥昏庸无道。

可实际,乃是权臣赵高霍乱朝纲所致。

若我军,答应封他为蜀军。

那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我等?”

“如今,我军二十万枕戈待旦。

哪怕没有赵高里应外合。

攻入关中,拿下咸阳,不过是时间问题。

不可为了蝇头小利,放弃了天下民心啊。”

“郦先生言之有理!”

“是极!”

一众沛公军高层,纷纷附和道。

对于大秦中车府令赵高。

在场之人,无不极尽厌恶。

不杀之而后快就算好的了。

跟他合谋,无人肯。

也无人愿!

刘邦闻言,思虑片刻。

理清利弊之后,继续出声道:

“不错,我与诸位的想法相同!

大丈夫顶天立地,功名马取。

与宦官妥协,岂不是林天下人嗤笑!

传令下去!

大军备战,剑指咸阳!

务必赶在项羽之前,拿下关中!”

“诺!”

沛公的决心,让麾下众人激动不已。

眼前,便是武关。

武关一旦攻下,大秦帝国唾手可得!

先入关中者,王之!

只要刘邦封王。

他们这些跟随的文武百官,自然便是开国功臣。

流芳百世,世人敬仰!

试问,谁又能不激动!

........

“恕我直言!

先入关中者,王之!

但,秦军主力仍在。

尚在前线,与楚军针锋相对。”

张良看着刘邦,沉声道:

“若此时,沛公大军攻破武关。

以章邯的个性,大概率放弃函谷关以东,回师关中。

届时,诸位可有十足把握。

抵挡秦军主力?”

平静的陈述,话语之间却杀机满溢。

一盆凉水浇灌而下,碎了刘季的关中王梦。

“先生所说甚是!

吾之麾下,大军二十万!

但,绝对不会是章邯二十万秦军的对手!”

刘邦满脸苦涩。

沛公大军,看似声势浩大,比肩项羽联军。

实则与昔日周文之军没什么两样。

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真要对了章邯麾下的精锐秦军。

那绝对是摧枯拉朽、落荒而逃。

“还请先生教我!”

沛公刘邦面带恭敬,稽首询问。

出身市井间的他,最懂得人才宝贵。

若不是,昔日一干老兄弟肝胆扶持。

他刘邦,何德何能能够走到今天这般地位。

张良见此,心下赞叹,不动声色道:

“一席漳水,割断了秦军与联军。

章邯因十万北地军的败亡,不得不收缩防线。”

“这位秦国将军之能,甚至堪比昔日武安君白起。

章邯不败,大秦永固。

就算入关,又有何用?”

“子房所言甚是!

要想入关中为王,首先就必须解决掉章邯。

否则,秦军仍在。

关中之位,始终是坐不稳的。”

刘邦连连点头称是。

虽说,刘邦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但是他,至少有一个有点。

脸皮厚如城墙,知道顺着杆子往爬。

张良谋算的能力,他早就见识过。

只要听他的,必定能够让沛公军发展的更好。

哪怕为此卑躬屈膝,也在所不惜!

闻言,张良笑着出声道:

“沛公机敏!

难怪世人皆赞,你有礼贤下士之风。”

“嘿!”

刘邦讪笑着摸了摸头,道:

“没点本事,怎么能活到现在。

早就被别人吃干抹净了。”

“子房兄,我军粮草不多。

若不破开武关,恐变数良多。”

这时,后勤大总管萧何突然开口道。

“如此,唯有一条路可以走。

派人进入武关游说守将,令其献关投降!”

张良智珠在握,沉声道:

“另外再使一偏部,向函谷关挺近,虚张声势。”

“届时,沛公亲率主力突袭。

必定一举大破武关!”

话音刚落,整个中军大帐内寂静一片。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借劝降之机,行偷袭之事。

如此手段,堪称神鬼莫测之能。

包括刘邦在内,在场大多数人不过是沛县出身的小混混。

名声?

早就被他们所抛弃。

只要能胜仗。

多么下作的手段,他们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