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救下王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钱已经不值钱

禀着欠钱才是大爷的原则,刘应得到回京的允许之后趁机就给买了两个扬州那边的太守。

九江郡,丹阳郡。

还是打了欠条,债多不压身。

如果皇帝不答应的话,自己以前欠的钱宁愿赖掉,一方面又去找太后叙旧谈感情了。

主要还是以剿匪之名把三个人空投到南方,灵帝这个奇葩卖官他还是看人资料的。

比如司马直的事情,已经提过了。

看了看两人的履历和评价没问题,那就可以了吧。

扬州对他来说不是太重要的地方,不怎么让他心。

司州是天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而在南方,经济基础好一点的还是益州荆州啊。

扬州在他印象中匪患太多了,山越成灾。

刘应愿意派人去剿匪,可以试试。

当初斩杀单于的战绩,舍他其谁呢。

他最在意的事情还是,这家伙一直找自己空手套白狼,到底什么时候还我钱呢。

刚想催债,刘应他又跑路了。

要不是看并州安定了,塞外好像安静很多了,自己早就忍不住给他撸了。

先留着吧,留着一个刘应,自己还能够有一个任用良臣之名。

谁说我信任奸邪宦佞的,刘应不就是被我重用了吗?

死了一个司马直了啊,但是刘应跟他天差地别。

唉,自己的克星啊。

……

出任一方,封侯拜相。

是许多人追求的。

刘应这次把他们三个派到了南方创办分公司开拓市场,以后靠他们自己了。

京师没什么事情了,刘应又赶了过来,大家一起提前吃顿饭送别。

他还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三个人。

先是孙坚这个人吧,小心点吧,疯起来连荆州刺史都敢杀的人。

就因为人家看不起他。

嗯?

刘应有空看看有没有机会能不能搞掉他,和贾诩想想办法。

然后是陈温吧,这个人是扬州刺史,他们的顶头司。

就给我先盯着他就好了。

有些事情刘应还没告诉他们,也没办法解释。

这个人是因为和曹洪关系很好,以后曹操去扬州招兵买马,是无往而不利的。

先盯死他吧。

下一步该想办法给贾诩谋个刺史了,利用黄巾的事情,后面让他多立点功劳。

自己也就可以占领两个州了。

朝廷怎么想的他也不想理会,到时候灵帝就要挂了,不早点准备的话自己就傻了。

贾诩的属性算是文臣,但是能够治理地方才是最合适的,还没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就算到了那个时候,带兵打仗也不是自己亲自冲锋陷阵的。

刘应手下这么多将领了

大多数文臣,能文能武就厉害了,比较全面。

像卢植这种,大儒,不会有人认为他是武将吧。照样也是拜中郎将,带兵镇压黄巾。

还有大名鼎鼎的孔融,后来当过北军中侯这种武职、当过虎贲中郎将这种武职,也当过北海相和青州刺史这种地方大吏。

更别说贾诩这种后来能位列三公的人,当个区区刺史而已。

刘应就想办法让他在黄巾的时候多立一些战功了,自己可以低调一点。

并州已经在大力发展生产,积极生产,主要还是种地。

以后战乱的时候钱就不值钱了,到时候物价大概是五十万钱才能买一石米。

被朝廷一顿折腾,通货膨胀真的太厉害了。五十万钱的重量据说有五吨,可是一石米才多重。

哪个地方能有五吨粮食真要发财了?

三国里面袁术拉拢吕布打刘备,开出条件就不是谈钱了,十万斛粮食。

你们就去挣钱吧,我就想搞粮食。

刘应天天盯着冀州下面的黄巾了,有吃的以后我放你一马,没有的话以后帮我种地。

最近也没有闲着,处理政务之余又去搞发明去了。

这一次就没人觉得他不务正业,反而过来围观的更多了。

他试试能不能搞出一个自行车。

先采用轻质硬木,榫卯结构完成了车架和主要车体,包括踏板和后座。

古代技术成熟发达,让他越来越佩服劳动人民的结晶了。

齿盘链条这些还是要从系统商城兑换配件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自己组装一个。

然后他们又过来围观了。

刘应总觉得这个用处不大,最多平时通勤一下就算了。

像典韦这种,一坐来肯定垮了,难道以后要骑着这个冲入敌营?

我不敢想象。

如果是平原的话能够比跑步的快一点省力一些吧。

给女孩子在家玩玩就好了,刘应只好带着小贾出来,坐在自行车后座,然后他一蹬,很快就走远消失不见了。

剩下一帮见证者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