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救下王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贾诩初献毒计

易小川的故事里面,也发生过瘟疫,当时怎么做的?

我觉得吧。

没有特效药或者疫苗。

先做好防范,然后指望华佗这样的神医能不能治好病人了。

找几个病人试试,症状情况是否一样,能否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就完美了。

也可以推广全国进行量产了。

“先进行防范吧。”

刘应觉得还是很紧急的。

让他们将已经将发病而死的染疫病人火化了。

这点没得商量。

“火化?”

田丰等人也发问。

似乎是对的。

“火,毁也。”

刘应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解释,所有人就恍然大悟了。

古人对于雷电,对于火焰这样的力量很信服。

就直接说火焰能够毁掉那些邪恶之气,而且也将死者生前所碰到过的东西全部烧了,到处烧点大火。

自然而然可以将疫气驱散。

这么像百姓解释的话,他们也能够接受和理解。

再有自己也需要石灰,这个也很有用。

这个是现成的。

考古的话能在黄河游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已经有了。

最早记载石灰的《周礼》,这是用牡蛎壳燔烧的。

至于那些病人,也只能指望华佗能够治好了,找出良药。

他再三嘱咐接触病人的时候要小心慎重。

唉,自己也没有防护服给他。

不过华佗还能活好多岁的吧,历史记载。

他自己身体也好,还爱做广播体操,五禽戏对吧。

然后刘应书朝廷,针对瘟疫的一些防范措施都罗列一下,希望能够推广全国。

再然后把自己奏疏让田丰帮忙润色一下!

术业有专攻。

这家伙可是学霸,年少成名,少年天才。

他可是茂才出身,是比孝廉还要高一等的察举科目,能被举为州茂材的,要么是权贵子弟,要么是才德出众,田丰显然是后一种了。

跟袁绍曹操跟贾诩还有自己出任郎官不一样,他们干的是侍御史,也就是御史大夫的属吏,共十五员,品秩不是太高,六百石,但权力不小。

【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劾举之。】

西汉名臣严延年为侍御史时,弹劾过大将军霍光,有汉以来,有很多遣侍御史捕捉大臣的例子。

后来史书“二月,大疫”,又加了两行,记载了汉威侯刘应书,后来全国治好了瘟疫的事迹。

只是在后人为华佗立传还有别人写医经的时候就详细记下了刘应和华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对后世是很好的借鉴和学习。

事情总算忙完了,贾诩一直在一边等着。

刘应感觉到他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大概是只有他们才能商量的大事。

可能又要密谋了。

于是换一个安全隐匿的地方。

不要怀疑,当今天下,真正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可不能对皇帝还抱有信心了。

愚忠皇帝的人,除了那些没有飞禽的阉贼他想不通还有哪些蠢货。

刘应反手就能举出例子。

皇甫嵩,一代名将。孝廉出身,选为茂才,当过郎中侍郎,北地太守。

他有个部下叫阎忠,这个人就是最早发现贾诩的人,就是他评价贾诩有陈平张良那样的奇策。

这两个家伙也在私下里聊过,掉脑袋的事情。

阎忠劝皇甫嵩造反!

举的是韩信的例子,让他不要走韩信的老路,重蹈覆辙。

熟悉这段历史的自然知道,皇甫嵩还是选择了忠君路线。

然后就没有了。

“文和公找我何事?”

刘应直接问道。

他们之间也不用客气,没必要拐弯子了。

“君侯,你们刚才说的那个,是可以传染是吗?”

贾诩是听懂了。

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面的问题,想要请教一下。

刘应还是认真解答了,不过这些也不是对方的工作啊。

他不应该去抓军务吗。

“文和公问这些做什么?”

刘应还是不懂。

“主公,我有一计。”

然后贾诩也坦白了。

刘应一听也是被吓到了。

什么叫毒计!

这就是毒计!

他要对付外族,用这种方式。

刘应和他谈过之后,三天三夜都失眠了,自己也想不明白怎么办了。

鲜卑被自己斩首了,四分五裂,正在内耗。

可是北边还是存在威胁,有乌桓有匈奴有羌人。

尤其是羌人!

尤其是贾诩这种,还有自己手下边州出身的将领更能体会外族入侵的可怕。

他在第四天出去走走,见到了街道的同胞,去看过了那些底层的穷苦百姓。

那些人都听说过自己的威名,一双双渴望的感激的目光。

这三国之后就是五胡乱华啊,一乱就是四、五百年,汉人急剧减少,最少的时候据说是还剩下三、四百万的人口,感觉这里面多少也有点不合理。

自己可能掌控不了那么远的事情,但是在有生之年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淦!

回去跟贾诩第二次密谋了,自己亲自制定计划。

分析结合一下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还有其他特点,刘应已经想到办法了。

水源!

不管他们吃喝拉撒睡是怎样的,人总要喝水的,在用兵作战的时候切断粮草和断水源都是百试不爽的阴招。

希望能成功吧。

只需要人少一点,凉州这边也有精通羌语的汉人,大家混进去。

刘应最后的要求是,下手的地方离汉土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