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救下王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名将争先来投

只说皇帝快死了,贾诩已经能够推演出来了很多后面的事情了。

这个就是远见呢,这也是谋士的能力。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

当年灵帝年幼登基,好不容易等到了权臣去世了,自己能够掌权了。

这家伙却不干正事。

“天子本聪灵,奈何被小人被阉贼蒙蔽,近年来立鸿都门学,又在西园卖官。国之重器竟如同商品一般明码标价贩卖。有财无德者以此进,无财有德者空长叹。吏治败坏,无德之人凡到任无不以贪污为业,君侯可还记得当初典韦杀官之事。”

贾诩感叹说道。

他在京师多年,也亲眼见了许多。

对这个皇帝早就不抱希望了。

“熹平六年,五年前,司马直被任命巨鹿太守,需要交钱两千万。但是因为司马直名声很好,他是一代贤臣,受百姓敬重,皇帝就给他打折,交三百万就够了……”

提起往事,两人都不由感慨。

唏嘘不已。

但是这样的清官良臣,他连三百万也拿不出来。

人家又不贪污又没有灰色收入,没有什么产业,不作违法事情,自己的薪水养家糊口就算了。

哪来的钱交保护费买官啊?

他真的是难得的忠臣贪官。

他接到诏书之后,很难过。

但是他难过的事情不是因为自己拿不出钱没法当官,他这种忠臣是对这样的现象看不过眼。

他就说自己身体不好,推掉了。

灵帝也是奇葩,还不让人辞职,表现出来他对良臣的重用和厚爱。

司马直圣命难违,那就去任了。

但是在路还是想不开,他做了一个决定,他死谏!

临死之前给皇帝写了一封信,书陈述利弊,劝谏皇帝浪子回头啊。

然后他就自杀了。

皇帝收敛了一阵子,但是很快又继续卖官鬻爵赚钱去了。

刘应这个刺史,还有贾诩的太守和赵云他们,他们也是要掏钱了。

刘应去找了太后哭穷了,才能够打折,然后又打了欠条才拿到官位的。

这就很离谱了啊。

但这种事情真的,太普遍了。

刘应也是,很单纯的想法,就把他耗死自己就不用付钱了呢。

我真是太聪明了,机智如我。

灵帝要是催债的话,自己动不动就可以搬出安防和军费来应对。

鲜卑被打趴下了,现在可是还有其他的外族在呢。

既然到聊到这里了,黄巾的事情他们也不担忧的,可以聊聊灵帝去世之后他们怎么应对才行。

事先可以往冀州插钉子,到时候出手夺取冀州那就太容易了。

灵帝有一个保护期和成长期,所以他长大之后就有机会亲政了,他能够为所欲为,能够浪翻天际。

到了后来的少帝可是没那个机会了,也没那个保护期,没人支持他。

宦官和外戚的势力失衡之后,天下必乱,而且皇权没落,已经微弱到了一个无力回天的程度了。

所以他们没必要过早出手夺取冀州,这是个好机会。

做好安防就足够了,守护一方,守护百姓。

刘应的团建活动也进行了,日子越来越近了。

他也见一见新收的几个武将,认识一下。

贾诩帮他招揽回来的人才,感觉也是可以相信的。

刘应从刺史府出来,这时候外面发生了骚动,一个少年和他们发生了争执什么的。

“怎么了?”

刘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刺史大人,我也想从军,求大人收留我。”

那位少年见到他顿时振奋。

满脸稚气的少年,双目在焕发着光彩。

“你还太小了,多大了?”

刘应打量了他一眼。

这么小的孩子就从军,还是有点太小了。

心意我领了。

“刺史也是十多岁就大破鲜卑,斩杀单于!我也想抵御外敌,保家卫国!”

少年认真的说道。

只是比自己低了半个头,也是英气不凡。

大概比自己小了几岁而已。

“你叫什么名字?”

刘应问道。

“禀主公,属下名叫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这个属将答道。

刘应倒吸了一口气。

张辽还找来了呢。

并州大将。

曹魏五子良将第一人,威震逍遥津,打得孙权不敢再寇伺北方的名将。

张辽家乡在北方边陲,人习戎马,畜牧于野。

他成长这个时候,塞外的胡人在檀石槐的统治下已经变得非常强盛了。

那个地方,家乡也是经常受到胡人的杀掠抢劫。

家乡的军民曾经联合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但是失败了,死伤惨重。

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他少年的时候成为了雁门郡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