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看到李二满脸笑嘻嘻的样子,心里很是好奇。
她还记得,前一天退朝后,李二黑着脸来到后宫,张口闭口大骂孔颖达老匹夫。
后来长孙皇后才知道李二被孔颖达逼着下罪己诏,心里难受。
对于这件事,一向被称为贤后的长孙皇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本来,长孙皇后还以为李二要郁闷很久……
没想到,今天李二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难道陛下已经解决了罪己诏的事情?
长孙皇后心里猜测。
“当然是好事!”
“哈哈!孔颖达那老匹夫!”
“今天在朝堂,被朕狠狠训斥了一番!”
“罪己诏的事,恐怕他再也不敢提了!”
“观音婢,朕很开心啊!”
李二很是得意地自吹自擂起来:
“可惜你没能看到朕在朝堂的英姿,那真是舌战群儒!”
“孔颖达,还有儒家学派那些言官,全都被朕辩驳得哑口无言!”
“丝毫不夸张的!”
……
“陛下训斥了孔博士?”
“还让孔博士撤回了奏章?”
“这……怎么可能?”
长孙皇后不太相信李二的说法。
她对孔颖达的性格、口才都有所了解。
按照常理,李二是不可能辩倒孔颖达的!
“没什么不可能的!”
“朕给你讲解事情经过你就知道了……”
李二兴高采烈地向长孙皇后描述,他在朝堂利用《荀子·天论》和大禹治水的例子把孔颖达辩服的过程……
说完,李二满怀期待地看着长孙皇后,等着被夸。
谁想到长孙皇后听完过程后,美眸一转,直接笑嘻嘻地问了一句:
“陛下今天能够辩倒孔博士,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吧?”
知夫莫如妻……
长孙皇后很清楚李二的本事,她知道,这不是自己丈夫能秀出来的操作!
李二就是个武夫,论打仗本事还行,辩论,压根就不是他的专业!
“唉,还是瞒不过你啊!”
李世民脸色一下子垮了。
他没有一开始就交代杨铭的存在,就是想在老婆面前装装逼。
没想到瞬间被长孙皇后给识破了!
“陛下,快说说,到底是哪位大才提供了这么好的思路?”
“竟然可以让陛下当堂折服孔博士以及整个儒家学派?!”
“是房相?还是杜相?”
长孙皇后好奇地追问起来。
她觉得,这是只有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大宰相,才有本事提出来的犀利论点。
“都不是!”
“这番话,是我昨天在西市一间酒肆里,碰到的一位少年公子口中说出来的!”
“要不是有杨公子帮忙,朕哪能这么轻松就让孔颖达闭嘴啊!”
李二苦笑说道。
“杨公子?”
“是哪家的公子啊?”
长孙皇后好奇问道,她以为杨铭是长安某位杨姓大官的后代呢。
“杨公子,不是什么勋官贵族的后人,他只是个普通的农家举子!”
李二给长孙皇后讲述了偶遇杨铭的详细经过,最后皱眉问道:
“观音婢,你说,杨公子这样的大才,竟然会在科举中落第……”
“朝廷的科举选官制度,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时,长孙皇后已经彻底被李二的讲述给震惊了。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竟然三言两语,就能给出辩倒所有儒家学派言官的论点!
甚至他还可以轻松给出三种不同的治蝗措施!
最重要的是,他竟然还擅长作诗!
要不是从李二口中听说,长孙皇后真的不信世有这样的少年奇才!
在长孙皇后眼中,杨铭最难得的一点是,他虽然是读书人,思维却完全没有被儒家学派的思想给禁锢住,极其特立独行!
要知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几乎被所有文人信奉为治理天下的唯一真理。
杨铭却不是这样的,他不守旧,特立独行,实在非常难得!
从这点来看,杨公子在治国眼界,可能远远超过朝中的文武百官!
长孙皇后心里对杨铭给出一个极高的评价!
“陛下,臣妾是后宫之人,不应该随便议论朝政的。”
“不过,臣妾认为,陛下所说的那位杨公子,绝对是个将相之才!”
长孙皇后认真说道。
“杨公子是将相之才?”
“这就是皇后对杨公子的评价?”
李二微微点头,双眼微眯,“看来科举选官制度真的需要进行改革!”
“陛下,既然您已经知道杨公子的才能!”
“为何不向他表明身份,赐予官职,让他参与朝政呢?”
长孙皇后好奇问道。
“其实,朕之前也想这样做……”
“但每次话到嘴边,都说不出口。”
李二脸色有些古怪:
“因为朕觉得,一旦真表明了身份,朕与杨公子的关系就变了。”
“到时候,杨公子未必会对朕畅所欲言!”
“这种心情很复杂,观音婢,你明白吗?”
……
陛下是想跟那位杨公子交朋友?!
长孙皇后双眼睁大,表情有点懵。
陛下你到底在想什么,臣妾真的不太懂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