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东宫旧臣王珪
征兵之事,在荥阳郑氏的大力协助下,已经进入到了正轨。
短短数日时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因为开出的饷银较高,再加又是打着李承道太孙的名义募兵。
所以荥阳甚至周边州郡的青壮年,都跑来开封应招。
这一天,李承道去募兵处转了一圈之后,便回到了军营。
“殿下,末将有一事向你禀报。”进入营帐的正是冯立。
“冯将军坐下说话。”待冯立坐下之后,李承道笑问道:“冯将军有何事?”
冯立顿了顿,组织了一下措词,道:
“殿下,是这样的。末将私下里联系了王珪,将他带来了荥阳,协助殿下处理后方。
现在王珪已经到了开封,恳请殿下见他一见。”
说完之后,冯立十分紧张的看着李承道。
心中很是忐忑,生怕李承道会拒绝。
李承道闻言,眼睛瞬间瞪大,心中一阵狂喜。
王珪是谁?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将王珪派遣到李建成身边,担任参军,作为太子舍人。
可以说,深受李渊和李建成两人的器重。
在太子府的地位,还要在冯立、魏征之。
这些年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王珪曾出谋划策,收罗群臣到李建成麾下,与李世民对抗。
然而,去年李建成麾下的臣属杨文干造反,最后被李世民讨平。
王珪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李渊认为他作为太子舍人,作为东宫参军,没有规劝太子,导致兄弟失和。
最后将其流放。
后世有人谈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常常感慨,若是王珪当时在长安的话,可能就不是李世民发动兵变,而是李建成主动出击了。
后来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特意将王珪召回长安。
王珪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成功从一个流放之人做到了宰相。
被誉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如今冯立将这样一个能人请来了荥阳,李承道怎能不喜?
“见,王大人如此有才学之人,怎能不见?
冯将军,速速将王大人请来。”
冯立见李承道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如此激动,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了下来。
无比兴奋的说道:“诺!”
说完,便匆忙跑出营帐。
没多久,便带了一位青衫儒士进来。
这青衫儒士,已经年过半百,将近花甲。
但身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
往那一站,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见到李承道之后,他作揖到底,“草民王珪,参见太孙殿下。”
李承道连忙起身,亲自将王珪扶起身来。
“王大人快快请起。”
见李承道如此客气,王珪心中无比欣慰。
入席坐下之后,感慨道:
“一年未见,殿下竟然成长了这么多。
冯将军与老夫说了殿下从东宫杀出长安的事迹。
老夫听后,只感觉胆战心惊,同时亦对殿下的勇武和果决狠辣感到由衷的钦佩。”
两人互相寒暄之后,李承道正襟危色道:
“王大人,孤现在身边急缺人手。
希望王大人能够重回东宫,担任太孙舍人。
协助孤管理后方。”
李承道如此礼贤下士,再加王珪本来就与东宫有感情。
虽然他被流放出去,但那也是受到了李渊的迁怒。
太子李建成对他还是极为信赖和器重。
只可惜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之间的斗争,让李渊暴怒。
一怒之下,将怒火全都发泄到王珪身,从而将他流放出去。
现在李承道成了东宫之主,为皇太孙。
他自然希望能够重回东宫。
当下赶紧起身,道:“感谢太孙殿下的信任,王珪敢不效死命乎?”
两人君臣对望,皆哈哈大小起来。
一旁的粗人冯立,也笑的十分开心。
再次回归东宫,从曾经的太子舍人,成为如今太孙舍人的王珪问道:“不知殿下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承道说道:“前往幽州!”
“什么?”
王珪一下子完全愣住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殿下要去幽州?!”
王珪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假借李渊之名下达的圣旨,于是急急劝道:“殿下,幽州绝非善地,不能去啊!
且不说幽州地处边关,时常遭受突厥蛮夷掳掠之祸。
就说那幽州守将王君廊,乃早年跟随秦王南征北战的悍将,是秦王的嫡系心腹。
相反荥阳郑氏乃殿下母族,有郑氏相助,殿下能迅速在荥阳扎根壮大。
殿下万万不可放弃荥阳,而前往幽州啊。”
王珪生怕李承道年龄小,不知道荥阳和幽州的天差地别,苦口婆心的劝说。
李承道对于王珪这种反应,很是满意。
面带笑容道:“王大人你说的这些孤都明白,但这是圣旨,所以幽州孤不得不去。”
“圣旨?”王珪满脸不可置信的说道:“陛下既然册封殿下为皇太孙,又岂会下达这种圣旨?”
说着说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猛地瞪大了双眼。
“秦王!是秦王传的假诏?
是了,秦王既然敢发动兵变,就一定有把握掌控皇城。
而今陛下想来便在秦王的控制当中。
他要假借陛下的名义,下达一封圣旨也是轻而易举。
毕竟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殿下在荥阳扎根发展。”
李承道轻轻鼓掌,对王珪越来越满意了。
仅仅只是通过一封圣旨,他就能推算到圣旨背后的东西。
甚至还断定这封圣旨是李世民的假诏。
这样的能力,难怪能做到宰相,难怪能成为唐初四大名相,在史书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5日到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