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臣父子两人都叫高云给打了,求皇做主啊。”
程咬金又闹了。
这件事儿,其实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往大了说,打架斗殴,双方都有责任,按照律法处置,高云和程处弼谁也跑不了。
往小了说,就是熊孩子之间瞎胡闹,没出人命,没受伤,也就不了了之。
一边儿是程咬金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的外甥,皇后的表侄,高士廉的孙子,就因为这点小事儿,难道真的就流放他们?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舅,李世民从小就认识他们一家人。
当初长孙兄妹和她们的母亲被长孙无忌的哥哥赶出家门,是高士廉收留他们一家子。
高士廉对自己这个妹妹和外甥、外甥女非常好,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其实就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大的。
就连太皇对高士廉都十分尊重,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淮阳公主嫁给了高士廉的儿子高履行,生下了高云这个儿子。
见皇犹豫不决,房玄龄和杜如晦对了一下眼神儿。
房玄龄前两步。
“皇,臣有话说。”
“哦,玄龄有话就说。”
“高云和程处弼斗殴,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本该交给刑部查处。但如今突厥大兵压境,正是用人之际。两人既然武功不错,就叫他们跟随大军出征,阵杀敌。如果立下战功,就可将功赎罪。若是没有战功,再交刑部处置也不迟。”
一见房玄龄出来解套,李世民哪里还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辅机,克明,你们以为如何?”
“玄龄此言极是,就叫他们阵杀敌。”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自然赞成。
“对,我大唐正需要这样的勇武之人。”
见大臣们都这么说,李世民就趁机借坡下驴。
“李君羡,叫人带他们回家拿兵器,随军出征。对了,杜荷知情不举,也一同前去。”
三人正要走,太监小跑着进来。
“皇,李靖求见,突厥大军已经到了泾阳。”
到了泾阳?岂不是离长安只有几十里?
高云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吃惊。
这就是后来的渭水之盟那一次吧?
我正好赶了这一天。
叫我随军出征,还真是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啊。
李靖进来,说了情况,众人议论一阵,李世民拍案而起。
“颉利背信弃义,欺人太甚,真以为我大唐怕他么?把执失思力关押起来,朕去见见颉利。”
两个金吾卫士兵押着高云,还没等出宫门,就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
躲到路边,就见李世民带着一般文武大臣,骑马飞驰而去。
这就应该是到渭水边,跟颉利可汗见面去了。
出了承天门就是皇城,从皇城的景风门出去,就是崇仁坊。
高士廉的家,就在崇仁坊。
高云一家和他的几个叔叔,就跟爷爷高士廉住在一起。
母亲淮阳长公主今天去阳宫给太皇请安,现在还没回来。
父亲高履行在官廨里,也没回来。
高云回到自己屋子,拿了弓箭和横刀,又到榻下拽出了一个长长的包裹,背在身。跟管家交代了一声,就带着自己的随从高盛,跟着两个士兵到了左金吾卫大营。
刚到大营,门口的士兵就告诉他们,将军李君羡有话,他们先出发去泾阳了,叫高云随后赶去。
高云也不犹豫,就跟高盛和两个士兵出城,向泾阳赶去。
程处弼和程咬金一起回家,拿了兵器就要走。
见父亲不动,就又停住。
“父亲,你不出兵吗?”
“我叫高云给打伤,不能带兵,皇已经准了,这次就不用我出征。你去吧,小心点儿,离那个高云远点儿。”
“哦,孩儿走了。”
程处弼一边走,一边琢磨。
高云打了我十几拳都没事儿,只打了父亲一拳,怎么就受伤了呢?
父亲不是不堪一击的人啊。
程咬金回到屋里,见没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回,终于不用我带兵啦。”
原来程咬金知道此次颉利可汗的大军来势凶猛,没有把握取胜,心里就有了畏战情绪,不想带兵出征。
一旦带兵出征,便是不死,也难以取胜,白白丢了自己的名誉,弄不好还要受到皇责罚。
倒不如借口被高云打了,趁机避战,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起高云,程咬金不禁满心怒火、
高云你个小兔崽子,今天叫我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
这回你死了,算是便宜你。要是不是,老子今后跟你没完。
高云赶到渭水边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此时的渭水边,已经满是大军,密密麻麻的的营帐,一座挨着一座。
对岸那里,营帐更多,沿着渭水边排列开来,一眼望不到头。
二十万突厥大军,光是营帐排列,就能有几十里远。
几个人好不容易找到左金吾卫的军营,正好赶吃饭。
吃过饭,李君羡就叫人把高云找去。
“高云,皇叫你们立功赎罪,我就给你个机会。给你两个助手,今晚去抓几个突厥的斥候回来。”
“得令,保证不让将军失望。”
“他们来了,一会儿天黑,你们就出发。”
高云一看这两个人,不禁哭笑不得。
原来李君羡给他的两个人,竟然是程处弼和杜荷。
怎么给我这么两个二货,他们哪里是助手,纯粹就是拖油瓶啊。
就不能给我两个老府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