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苟在明末当宗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7章 备战辽东

第1097章备战辽东

乾清宫,今天的乾清宫来的人可不少,而且很罕见的来的人中内阁仅仅只有两人,一人是首辅温体仁,另一人是阁老王晋武。

除去他们之外,剩余的人中基本都是武将,包括右总参议吴襄,总参议府的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贺人龙,刚从山东来到京师的北洋海军提督李佑,山东巡抚李信,蓟州镇总兵高杰,周安民和从欧罗巴回国不久的郑鸿逵等等。

此外还有前河南巡抚兼布政使卢象升和刚刚被召到京师的陕甘总督孙传庭,最后一人就是兵部尚书陈奇瑜。

一副巨大的地图挂在墙上,王晋武手中握着一根细棍,指点着地图上的各处位置正在讲述着,而在他的身旁站着的是吴襄,对王晋武的讲述进行补充。而所有人,包括皇帝朱慎锥在内围成一圈,神色凝重听着王晋武和吴襄的讲解,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各处位置目不转睛看着。

“陛下,诸位!”近半个时辰,王晋武终于说完了,他放下手里的细棍朗声道:“刚前我所讲的就是目前辽东、蒙古、朝鲜的局势情况,包括建奴的兵力和敌我双方势态。诸位有何异议?直言无妨。”

“臣有一问!”话音刚落,卢象升开口道,同时朝着朱慎锥望去。

见朱慎锥微微颔首,卢象升问道:“宁山侯刚才所言中对于建奴的兵力部署消息是从哪来的?蒙古科尔沁部的情况又来自于哪里?这些消息是否确实?”

王晋武回道:“自永明元年,我大明就不断向辽东派遣探子,深入辽东进行探查收集情报,这件事是由锦衣卫负责,此举从未中断过。而且山东开海后,借海贸之便,通过朝鲜和辽东等地,也有部分情报来源,再加上这些年建奴在辽东物资短缺,通过部分走私渠道,我大明收买了一些八旗勋贵,从他们那边也收集了不少信息,这些可从周将军、李将军和李大人等处可以证实。”

王晋武说完,周安民就表示认可。虽然周安民现在已不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但当初这件事是在他手上安排下去的,这些年锦衣卫一直都在有效执行,而且周安民虽名义上已不管锦衣卫,可实际上锦衣卫关于对外情报方面依旧控制在他的手中。

考虑到锦衣卫的职权过大,管辖的范围也太多,朱慎锥早就打算拆分锦衣卫了。未来锦衣卫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对外机构,也就是类似于后世鹰酱的cia,另一部分对内,类似于bi,剩余部分同目前的警察司合并,成为新的警察机构,级别相当于大理寺。

拆分后的锦衣卫对外机构依旧由周安民负责,没了锦衣卫的名头,而且是对外情报系统,周安民也不必顾及之前锦衣卫的名声不好了,对于周安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周安民对辽东的情报表示认可后,李佑、李信也分别说明了辽东信息的来源,有了他们的保证,再加上吴襄也表示总参议部早就对这些情报进行汇总并核实过,虽不能说百分百准确,可大致不差。

至于蒙古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当卢象升知晓蒙古科尔沁的消息来自于察哈尔的阿古达木时,他顿时就不再问什么。

虽然腾格尔兄弟真正的身份从未公开宣布过,可官做到卢象升这样级别的人不可能不知晓一些传闻。早就有消息传出来,皇帝和那位在蒙古的夫人曾经就是夫妻,朱慎锥之所以当年能以普通宗室的身份起兵靖难夺得皇位,背后靠的就是土默特部的支持。

要不然天下宗室这么多,为何只有朱慎锥一人能做成这事?何况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大明开国之初,开国时大明可是有塞王的,朱棣能起兵靖难打败建文帝,那是因为朱棣本有掌握兵权和身经百战,而等朱棣之后大明的宗室早就没了实权,就连藩王连封地都出不去,除去正德时期的宁王造反外,根本不可能发生藩王叛乱的事。

而朱慎锥偏偏就以低级宗室的身份做到了,而且他手里的精兵强将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么一支军队是怎么练出来的?又是安置在何处?这些都不由得让人联想翩翩。再加上朱慎锥入京后除了掌控的新军外,身边还有不少蒙古护卫,就连现在皇宫中的侍卫也有不少蒙古人,如此一来,难道大家还不明白么?

所以腾格尔兄弟的真实身份对于大明高层而言早就不是秘密了,只不过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罢了。现在听说科尔沁那边的消息来自于察哈尔,卢象升立即就明白这是皇帝的情报来源,而把这些情报送来大明的是那位叫阿古达木的皇子。

见卢象升点头后再不说话,王晋武的目光环顾一周,已没人继续提问。他朝着朱慎锥望去,朱慎锥微微点头,王晋武当即就道:“自老奴努尔哈赤自万历四十六年起兵建国反叛,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爆发至今,辽东建奴为祸我大明已近三十年之久。建奴盘踞辽东,占我大明土地,掠我大明子民,杀我大明军士,奴役我大明百姓,已已之变更是攻入长城,兵峰直抵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我大明心腹大患!”

“我大明自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均未解决辽东之患,而今我大明圣天子在朝,平定内乱,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国家已有中兴气象。但辽东建奴依未能除,依旧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这等大敌不除难以安心。今天陛下召集诸位至此,就是决意一战以平辽东,彻底解决辽东之患!”

王晋武的声音斩钉截铁,这番话出口后虽然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皇帝特意把他们集合在一起,而且摆出了辽东地图,并介绍了当今辽东局势后必然是打算向辽东用兵。

毕竟这些年来,大明经过恢复后国力大增,没有财政上的问题,再加上军制的改革和各地军队的调整编练后,大明纸面上的军队数量虽比之前少了许多,可实际上大明的军事力量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强。

大明的军队数量从开国至今都不等,大明开国时全国有百万大军,而到永乐时期大明军队数量达到了高峰,拥有高达二百八十万的军力。这主要是因为永乐皇帝朱棣几次北伐蒙古的缘故,扩张了国家军队数量,而永乐之后大明的军队数量开始从最高峰逐步下降,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军中遭受重创,之后明军的总数基本维持在九十万左右。

而到了崇祯年间,国家军队数量大约在八十多万,由于地方叛乱流寇四起的缘故,纸面上的军队数量因为平定叛乱的需要发生了激增,达到了一百二十万的数字。

不过这所谓的一百二十万军队中真正堪用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连半数都没有,除去九边和辽东的军镇外,真正能打的军队全国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人而已。

在朱慎锥逐一解决了流寇问题后,就腾出手来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和整编,同时还大力解决地方卫所各种现象。经历这些年的努力,大明军队纸面数量最终只留下了六十万人,裁撤或者整编的军队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一倍有余。但实际上真正裁撤的军士并不算多,因为大明军中之前腐败现象比如吃空饷等等,还有地方卫所的诸多问题,许多军队数量本就是虚数。

把这些水分全部挤干,再通过现已遍布大明各省的皇家银行对军队军饷的发放和重新编册,剩余下来的就是这六十万人了。

这六十万人虽数字远少于崇祯在位时期,可战斗力却不同而与。假如说以前大明的军队是一群吃不饱穿不暖,上了战场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外,现在的大明军队虽不说恢复到了强盛时期的顶峰,却也相差不远了。

尤其是作为军中最能打的新军,这支军队的规模已从最初膨胀到了眼下近十七万之巨。除去京畿之地驻扎的三万新军外,其余新军已逐步取代了大明原本的边军和卫所军,而在地方治安等方面也随着警察司的建立后逐步由卫所向警察部门转移,从这点来说也是大明军队实际数量消减的原因之一。

军队的变革和战斗力的逐步恢复,再加上这些年积累的军费和物资准备,大明已有了底气继续辽东之战了。

虽说朱慎锥一直在执行对辽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随着时间推移建奴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且在阿古达木掌控了察哈尔后,建奴从蒙古那边获得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断减弱。可就算这样,想要活活困死建奴,让其彻底自我毁灭却根本不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再熬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建奴撕下脸皮在辽东继续以掠夺为生,咬牙死撑的话,难不成大明就眼睁睁这么等着?

朱慎锥可没这么幼稚,更不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敌人自行崩溃的可能上。而且谁能说得清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任何可能都会发生,现在建奴已虚弱到了一定地步,再加上多尔衮以所谓的皇叔父摄政王独揽朝政和皇太后布尔布泰私下勾搭,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已同多尔衮翻脸,占据朝鲜双方势同水火并爆发了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自然要借机出兵彻底解决建奴问题,这就是王晋武所说的一战而定辽东。

(本章完)

第1097章备战辽东

乾清宫,今天的乾清宫来的人可不少,而且很罕见的来的人中内阁仅仅只有两人,一人是首辅温体仁,另一人是阁老王晋武。

除去他们之外,剩余的人中基本都是武将,包括右总参议吴襄,总参议府的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贺人龙,刚从山东来到京师的北洋海军提督李佑,山东巡抚李信,蓟州镇总兵高杰,周安民和从欧罗巴回国不久的郑鸿逵等等。

此外还有前河南巡抚兼布政使卢象升和刚刚被召到京师的陕甘总督孙传庭,最后一人就是兵部尚书陈奇瑜。

一副巨大的地图挂在墙上,王晋武手中握着一根细棍,指点着地图上的各处位置正在讲述着,而在他的身旁站着的是吴襄,对王晋武的讲述进行补充。而所有人,包括皇帝朱慎锥在内围成一圈,神色凝重听着王晋武和吴襄的讲解,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各处位置目不转睛看着。

“陛下,诸位!”近半个时辰,王晋武终于说完了,他放下手里的细棍朗声道:“刚前我所讲的就是目前辽东、蒙古、朝鲜的局势情况,包括建奴的兵力和敌我双方势态。诸位有何异议?直言无妨。”

“臣有一问!”话音刚落,卢象升开口道,同时朝着朱慎锥望去。

见朱慎锥微微颔首,卢象升问道:“宁山侯刚才所言中对于建奴的兵力部署消息是从哪来的?蒙古科尔沁部的情况又来自于哪里?这些消息是否确实?”

王晋武回道:“自永明元年,我大明就不断向辽东派遣探子,深入辽东进行探查收集情报,这件事是由锦衣卫负责,此举从未中断过。而且山东开海后,借海贸之便,通过朝鲜和辽东等地,也有部分情报来源,再加上这些年建奴在辽东物资短缺,通过部分走私渠道,我大明收买了一些八旗勋贵,从他们那边也收集了不少信息,这些可从周将军、李将军和李大人等处可以证实。”

王晋武说完,周安民就表示认可。虽然周安民现在已不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但当初这件事是在他手上安排下去的,这些年锦衣卫一直都在有效执行,而且周安民虽名义上已不管锦衣卫,可实际上锦衣卫关于对外情报方面依旧控制在他的手中。

考虑到锦衣卫的职权过大,管辖的范围也太多,朱慎锥早就打算拆分锦衣卫了。未来锦衣卫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对外机构,也就是类似于后世鹰酱的cia,另一部分对内,类似于bi,剩余部分同目前的警察司合并,成为新的警察机构,级别相当于大理寺。

拆分后的锦衣卫对外机构依旧由周安民负责,没了锦衣卫的名头,而且是对外情报系统,周安民也不必顾及之前锦衣卫的名声不好了,对于周安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周安民对辽东的情报表示认可后,李佑、李信也分别说明了辽东信息的来源,有了他们的保证,再加上吴襄也表示总参议部早就对这些情报进行汇总并核实过,虽不能说百分百准确,可大致不差。

至于蒙古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当卢象升知晓蒙古科尔沁的消息来自于察哈尔的阿古达木时,他顿时就不再问什么。

虽然腾格尔兄弟真正的身份从未公开宣布过,可官做到卢象升这样级别的人不可能不知晓一些传闻。早就有消息传出来,皇帝和那位在蒙古的夫人曾经就是夫妻,朱慎锥之所以当年能以普通宗室的身份起兵靖难夺得皇位,背后靠的就是土默特部的支持。

要不然天下宗室这么多,为何只有朱慎锥一人能做成这事?何况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大明开国之初,开国时大明可是有塞王的,朱棣能起兵靖难打败建文帝,那是因为朱棣本有掌握兵权和身经百战,而等朱棣之后大明的宗室早就没了实权,就连藩王连封地都出不去,除去正德时期的宁王造反外,根本不可能发生藩王叛乱的事。

而朱慎锥偏偏就以低级宗室的身份做到了,而且他手里的精兵强将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么一支军队是怎么练出来的?又是安置在何处?这些都不由得让人联想翩翩。再加上朱慎锥入京后除了掌控的新军外,身边还有不少蒙古护卫,就连现在皇宫中的侍卫也有不少蒙古人,如此一来,难道大家还不明白么?

所以腾格尔兄弟的真实身份对于大明高层而言早就不是秘密了,只不过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罢了。现在听说科尔沁那边的消息来自于察哈尔,卢象升立即就明白这是皇帝的情报来源,而把这些情报送来大明的是那位叫阿古达木的皇子。

见卢象升点头后再不说话,王晋武的目光环顾一周,已没人继续提问。他朝着朱慎锥望去,朱慎锥微微点头,王晋武当即就道:“自老奴努尔哈赤自万历四十六年起兵建国反叛,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爆发至今,辽东建奴为祸我大明已近三十年之久。建奴盘踞辽东,占我大明土地,掠我大明子民,杀我大明军士,奴役我大明百姓,已已之变更是攻入长城,兵峰直抵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我大明心腹大患!”

“我大明自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均未解决辽东之患,而今我大明圣天子在朝,平定内乱,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国家已有中兴气象。但辽东建奴依未能除,依旧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这等大敌不除难以安心。今天陛下召集诸位至此,就是决意一战以平辽东,彻底解决辽东之患!”

王晋武的声音斩钉截铁,这番话出口后虽然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皇帝特意把他们集合在一起,而且摆出了辽东地图,并介绍了当今辽东局势后必然是打算向辽东用兵。

毕竟这些年来,大明经过恢复后国力大增,没有财政上的问题,再加上军制的改革和各地军队的调整编练后,大明纸面上的军队数量虽比之前少了许多,可实际上大明的军事力量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强。

大明的军队数量从开国至今都不等,大明开国时全国有百万大军,而到永乐时期大明军队数量达到了高峰,拥有高达二百八十万的军力。这主要是因为永乐皇帝朱棣几次北伐蒙古的缘故,扩张了国家军队数量,而永乐之后大明的军队数量开始从最高峰逐步下降,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军中遭受重创,之后明军的总数基本维持在九十万左右。

而到了崇祯年间,国家军队数量大约在八十多万,由于地方叛乱流寇四起的缘故,纸面上的军队数量因为平定叛乱的需要发生了激增,达到了一百二十万的数字。

不过这所谓的一百二十万军队中真正堪用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连半数都没有,除去九边和辽东的军镇外,真正能打的军队全国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人而已。

在朱慎锥逐一解决了流寇问题后,就腾出手来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和整编,同时还大力解决地方卫所各种现象。经历这些年的努力,大明军队纸面数量最终只留下了六十万人,裁撤或者整编的军队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一倍有余。但实际上真正裁撤的军士并不算多,因为大明军中之前腐败现象比如吃空饷等等,还有地方卫所的诸多问题,许多军队数量本就是虚数。

把这些水分全部挤干,再通过现已遍布大明各省的皇家银行对军队军饷的发放和重新编册,剩余下来的就是这六十万人了。

这六十万人虽数字远少于崇祯在位时期,可战斗力却不同而与。假如说以前大明的军队是一群吃不饱穿不暖,上了战场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外,现在的大明军队虽不说恢复到了强盛时期的顶峰,却也相差不远了。

尤其是作为军中最能打的新军,这支军队的规模已从最初膨胀到了眼下近十七万之巨。除去京畿之地驻扎的三万新军外,其余新军已逐步取代了大明原本的边军和卫所军,而在地方治安等方面也随着警察司的建立后逐步由卫所向警察部门转移,从这点来说也是大明军队实际数量消减的原因之一。

军队的变革和战斗力的逐步恢复,再加上这些年积累的军费和物资准备,大明已有了底气继续辽东之战了。

虽说朱慎锥一直在执行对辽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随着时间推移建奴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且在阿古达木掌控了察哈尔后,建奴从蒙古那边获得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断减弱。可就算这样,想要活活困死建奴,让其彻底自我毁灭却根本不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再熬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建奴撕下脸皮在辽东继续以掠夺为生,咬牙死撑的话,难不成大明就眼睁睁这么等着?

朱慎锥可没这么幼稚,更不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敌人自行崩溃的可能上。而且谁能说得清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任何可能都会发生,现在建奴已虚弱到了一定地步,再加上多尔衮以所谓的皇叔父摄政王独揽朝政和皇太后布尔布泰私下勾搭,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已同多尔衮翻脸,占据朝鲜双方势同水火并爆发了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自然要借机出兵彻底解决建奴问题,这就是王晋武所说的一战而定辽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