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在197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4章 兑换

4月26日,星期三。

陈凡上午在徐教授的办公室里,跟着老师学了一上午的古文,……这位老爷子不讲武德,明明说好的聊中国通史,结果变成了春秋和史记,这也就罢了,到后来竟然还不知不觉聊上了论语、诗经和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和通史有关系吗?

还好他之前练过,加上这段时间疯狂苦读,不敢说对历史钻研有多深,反正上下四千多年的编年史还是可以张口就来,加上以前的学习成果,才勉强应付下来。

然后喜提任务三篇。

徐教授要求他随意选择三个历史事件、并各写一篇论文。

我学文学的,为什么要学历史?

陈凡当即表示,本学期结束前,一定上交!

不就是三篇历史论文么,小意思。

央妈纪录片《中国通史》看过没?他看过!

整整100集,再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一把革命之火烧了大清,涵盖了古往今来众多历史事件。

开拍之前就从社科院、博物馆、史学会等单位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做顾问,里面的内容绝对靠谱。

到时候挑三集复制也就完了。

不过复制归复制,他还是得把这三个事件的相关历史资料搞清楚,要不然可撑不住徐教授的询问。

话说回来,跟着徐教授学了一个星期,他已经有点摸到老师给他安排学习过程的脉络。

以历史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学习古文、乃至于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从中汲取营养,用以充实现代文学,另一方面也能沉淀自己。

历史最能沉淀人。

陈凡毕竟还是成名太早,趁着文坛青黄不接的空档,以几十篇对十几家复刊的省级文学杂志进行狂轰滥炸,在新人还没培养出来的时候,便在文坛中独占一档,比普通的年少成名还要更胜一筹。

再加上之前徐教授读他的文章,感觉有些散乱、缺少一个核心,因此才用这种方法,让他慢下来、静下来,好好沉淀、成长。

若是以后能顺利从徐教授手上毕业,那就不是在文学界立足的事儿,而是在整个文坛、文艺界,都将有足够的底气和声望。

徐祖瑞的真传弟子,必须有这样的地位和实力。

最重要的是,江大三老互为一体,他们几十年来所教育过、遍布全国各界的学生,都会是他坚实的后盾!

……

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陈凡便出现在作协。

广告已经打出去三天,初步结果应该已经出来了。

也就是早在报纸上和作协门口都做了声明,只接受邮寄报名,要不然省城和周边地区的文学青年,都要跑到现场报名。

因为快啊。

现在自然没有现场接待的烦恼。

陈凡走进一楼的一间大会议室,这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

一包包的信件被堆在门口的墙角,十几个工作人员忙着拆信、登记、收钱。

有些人是寄汇款单,这部分自然还要去邮局取款,还有些人则是直接将钱夹在挂号信里邮寄过来。

寄平信的几乎没有,要么汇款单、要么挂号信,因为更快、而且更安全,一般不会寄丢。要是为了省几毛钱寄平信,丢了报名费是小事,没报上名才损失大。

边慧芳正捧着笔记本来回统计,看到陈凡进门,她立刻小跑着过去,满面红光地说道,“主任,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收到报名信一万两千多封,其中一大半来自本省,其余的也来自周边省份。

我问过邮递员,他说更远地方的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寄到,所以现在应该还有很多信在路上,具体数量无法估计。”

陈凡轻轻点头,“跟何主席汇报过了吗?”

边慧芳,“何主席刚刚才来过,我跟他汇报过了。”

“好。”

陈凡点点头,随即说道,“记住了,等收到两万封报名信,立刻用电话通知文汇报和江南日报,刊登报名截止通知。”

边慧芳赶紧记下,写完后顿了一下,她脸上不觉有几分犹豫。

陈凡看了看她,“是不是觉得,我们只招两万人,等收到两万封报名信的时候,路上还有很多报名信没有寄到,到时候人数肯定会超出?”

边慧芳立刻点头,不解地看着他,问道,“既然您想到这一点,为什么不提前通知他们刊登公告呢?”

她敢确定,明天这时候,收到的报名信一定会突破两万,如果再晚一天刊登,到时候不就有更多人的信寄到了么?

陈凡哈哈笑了笑,也不解释,只是说道,“你按照我说的去办就行,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出去。

经楼梯上二楼,何青生办公室里,许启珍和谭庸都在。

陈凡敲门进去,何青生立刻站起来,大笑着说道,“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报名?”

“我刚去看过。”

陈凡走到沙发上坐下,“已经有一万两千多人报名。”

许启珍在一旁立刻笑道,“对,一万两千多,每人10元的报名费,那就是12万多。”

谭庸夹着烟哈哈大笑,“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信寄到,两万人的名额,半点问题都没有。”

他说着转头看向陈凡,“现在是不是可以通知文汇报和江南日报,明天刊登截止报名的公告?”

何青生也点点头,坐下后说道,“再多就超量了,第一次还是保守一点好。”

陈凡却摇摇头,“不着急,超一点也没事。”

何青生愣了一下,双眼打量着他,“你又有什么鬼主意?”

陈凡呵呵笑了笑,看着他说道,“何叔,这次咱们的函授班闹得这么大,还在文汇报上做了广告,你觉得,总会和其他省分会那边,他们会不会关心一下?”

响鼓不用重锤,一句话便让何青生三人醒悟过来。

谭庸咬着烟蒂,眉头紧紧皱起,说道,“有道理啊,这年头大家日子都难过,我们一下子进账十几万,关键来得还那么容易,他们不眼红才怪。”

许启珍皱着眉头说道,“按照以往的惯例,单位创造了额外收益,一定要给省内的领导单位上缴一部分,总会那边也要上缴一部分,这些都是应有之义,再扣掉各种费用支出,最后留给我们自己的其实并不多。

不过其他省的同行单位可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看见我们搞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函授中心,一下子就能赚20万,……”

她说着抬起头来,转头看了看三人,“搞不好,这次咱们江南作协要成出头鸟啊。”

何青生掏出一支烟点上,吐出一口烟雾,“出头鸟是肯定的,有样学样的也不会少。”

他转头看着陈凡,笑着问道,“你多预留的这部分学员,是打算送出去做人情?”

陈凡呵呵笑道,“反正咱们停止招生之后,也会有其他省的单位去招他们,还不如直接把这些多出来的学员给他们送过去。

到时候学员有了去处,那些单位落了实惠,咱们也避免成为出头鸟,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一出,何青生几人都笑出声来。

倒是没人问为什么不干脆再延迟几天发布公告。

那样就显得太刻意了。

就以收到的报名信为准,截止到20000份,那时候发个截止报名的公告,完全合情合理。至于还在路上的报名信,那便是多出来的“人情费”,回头给学员自己省的作协分过去,好歹是个意思。

当然,如果该省的作协没有办函授中心的意图,那就与江南作协无关了。

大不了稍微扩招一点,将这部分没着落的学员收了便是,还能多赚点钱。

至于说大家都开函授班,学员够不够分,那更加不用担心。

韭菜是割不完的!

几年后全国各地那么多的文学培训班,累计下来少说也培养过上百万的学员,还不是照样做得风生水起。

再说了,就凭江南作协的金字招牌,除了京城、上海两个地方不敢比,其他诸如浙江、江苏、山西、河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几个老牌文学大省,顶多与江南作协相当,绝不敢说超过,有几个甚至还弱一些。

到时候还怕竞争不过?!

陈凡靠在沙发上,抓起何青生面前的黄金龙抽出一支,满脸嫌弃地说道,“好歹也是协会主席,刚刚赚了20万呐,就抽这个?”

何青生本来笑呵呵的,一听这话,脸都黑了,“你还好意思说,我那一箱白金龙都让你给抱走,你知不知道那是招待烟?还得我自己想办法补窟窿啊。

还有啊,……”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起身走到办公桌后面,拉开抽屉拿出三张纸,走过来拍在陈凡面前,“请客!”

陈凡拿起来看了看,分别是一张本地支票、一张汇款单,还有一张外汇单。

(73年老李给家乡亲戚汇款的外汇单,450港币,换成人民币有点少)

何青生坐下后给他解释,“呐,那张上海来的汇款单,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支付给你那本《上海谍影》的稿费,50万字、千字7元,总共3500元。”

陈凡抬起头,眼神有些愕然,“这本书还没誊抄完吧,这么快就出版?”

何青生耸耸肩,“那你得去问巴金先生,反正稿费是给到你了,你还能反悔不成。”

陈凡嘴角微抽,将汇款单放在一旁,再看第二张。

这张现金支票上,金额是2740元。

(73年现金支票,不过只能本地使用)

看到支票上面的金额,陈凡眉头微皱,“这个是《云湖恋》的稿费?怎么多了500块?”

《云湖恋》全篇32万字,按照千字7元的最高标准,稿费应该是2240元,多的500是什么?

旁边许启珍没好气地说道,“你的工资啊。一个月125,4个月不就正好500?!”

陈凡顿时反应过来,对哦,我堂堂一个副处级干部,竟然还没领过工资。

当即笑眯眯地将支票收好,“好好好,请客请客。”

谭庸眼睛一亮,看着他问道,“野味餐馆走起?”

陈凡脸色一垮,“奢侈浪费要不得,还是单位食堂吧!”

谭庸两眼一翻,“小气。”

何青生指着最后那张外汇单,“看看看看,23万美元啊,38万多的人民币,一顿野味餐馆都不请?!”

陈凡拿起支票看了看,根本不接他的话,而是好奇地问道,“领钱的时候就有侨汇券吗?”

何青生满脸无语,转头看向谭庸,“太抠!”

谭庸深以为然地点头,“同意。”

许启珍捂着嘴呵呵直笑。

陈凡站起来捂着口袋便往外走,“我去取钱。”

……

支票和外汇单在银行取,距离和高桥英夫签约才没几天,人民币又升了一点点,所以到手的钱正好是38万5千元,少了两千多块。

再加上工资和云湖恋的稿费,一共领了38万7740块。

以及57750元的侨汇券。

百分之十五的比例,还算不错。

领到钱之后,陈凡只给自己留了个零头,将38万换成支票,跑到邮局给张师父寄了过去,顺便取了上海寄来的稿费。

这年头就没有银行间异地汇款,因为缺少电子联网技术,大部分的异地款项基本上都是通过邮局支付。

对于大额资金转账,银行倒是有头寸拨付的业务。

可惜,只能公对公,比如上级对地方的拨款,或者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大额交易,就可以通过银行跨区域转账支付,但私对私不在服务范围之内,所以陈凡只能去邮局。

这么大一笔资金,倒是把邮局的人吓了一大跳。

还好陈凡早有预料,带齐了作协和银行开具的证明,邮局又不厌其烦地给两个单位打电话,确认无误之后,才给陈凡办理了汇款手续。

陈凡也不担心会出问题。

收款人地址写的是张师父的单位,虽然他退休了,可单位还在啊,啥啥啥部队机关,又是这么大一笔款子,谁敢马虎?!

办好手续,陈凡回到作协,何青生三人竟然早已等在他的办公室。

陈凡看了看三人,绕到办公桌后面坐下,“你们在我这儿干嘛?”

许启珍笑得格外和气,“回来啦,取钱还顺利么?”

何青生竟然不抽黄金龙了,也没开白金龙,直接丢出一包过滤嘴中华,“抽这个。”

陈凡拿起来看了看,再抬头看看他,“怎么个意思?”

谭庸也走了过来,拉开椅子坐下,“咳咳,小陈同志,今晚有地方吃饭不?没有的话,咱就去野味饭馆,我请!”

陈凡看看他、看看桌上的过滤嘴中华,再看看笑得跟姨母似的许秘书长,不禁有些心里发毛,“你们有什么目的,直接说就行,这样子我害怕。”

三人相视一眼,最后何青生和谭庸的目光集中在许启珍脸上。

许启珍眼角微抽,转过头看向陈凡,笑容愈发夸张,“那个,小凡,我还是你姐不?”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姐,你有事儿说事,再不说我走了啊。”

“不许走!”

许启珍一拍桌子,顿时吓了陈凡一大跳。

她赶紧换了个笑容,“小弟别害怕,姐就有个事想问你一下。”

陈凡捂着心口,“你说。”

许启珍趴在办公桌上,看着他问道,“取钱的时候,领了多少侨汇券?”

一听这话,陈凡终于反应过来。

闹了半天,原来就是想要侨汇券啊?!

他当即换了个姿势坐好,干咳一声,看了看三人,脸上露出笑容,“怎么着,何叔、谭叔、许姐,你们都想要侨汇券?”

三人齐齐点头,“想!”

陈凡忍不住呵呵直笑,“何叔,之前你不是说作协买东西很容易么,怎么还要侨汇券呢?”

听到这话,何青生就忍不住黑了脸,“你还好意思说……”

刚开了个头,就想起自己还有事相求,便赶紧换了个脸色,满面笑容地说道,“小凡呐,上次你可把我和你许姐坑惨啦。我让你自己去买纪念品,好嘛,你在百货公司那不是买商品,是供销社进货啊!

你是便宜的不买、尽挑贵的,国产的不买、只要进口的!为了补这些票证,我是到处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才求到足够的侨汇券,好几百块啊!”

陈凡嗖地一下,从口袋掏出一把票子,看着他问道,“几百?”

何青生看着他手里的侨汇券,眼睛都直了,“不多,也就两千。”

(侨汇券,按省发行。外汇券则是全国发行)

陈凡看着他满脸无语,“叔,我买了多少东西我自己知道,最贵的就是两块梅花表,带日历25钻的,430元一块,加起来只有860,再算上其他东西,也到不了一千块啊。”

何青生瞪大眼睛,“不用利息的吗?”

许启珍突然一拍桌子,“你怎么这么自私呢?”

陈凡转头看向她,正想说话感谢一下仗义执言,便听见这位姐姐继续说道,“你怎么只顾自己,不顾我们呢?”

谭庸也在一旁点头,“就是,你自己要2000,我们的不算吗?”

然后两人一起看向陈凡,“再加两个两千!”

何青生赶紧补救,“这就是利息!”

陈凡咂咂嘴,默默数了6000块的侨汇券,分成三份推到各自面前,抬起头叹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个侨汇券我给了,其他人还想要,你们得帮我挡回去!”

三人不禁面面相觑,这么容易就到手了么?

下一秒,许启珍一把将侨汇券抓在手里,看着陈凡说道,“好弟弟,再拿6000块的侨汇券出来,姐姐保证没人再找你!”

谭庸也二话不说,掏出两扎钞票扔到他面前,“不白要你的,按照一比一的价格跟你兑换。”

许启珍和何青生也同时掏钱,放在他面前。

陈凡眨眨眼,看了看桌上的6扎现金,心里暗想、还有这种好事?

当即把包里大部分侨汇券都拿出来,放在桌上按着,呵呵笑道,“我这里有50000块的券,还有谁要?!”